由于金属针布的逐步发展,促进了梳棉功能的转变,锡林始终是梳棉机梳理的核心,锡林金属针布初始阶段还带有弹性针布工艺特性痕迹,但在发展到中期和近期,所谓矮、浅、薄、尖、光、密、小的工艺特点,主要是针对锡林针布而言的,针布系列化也是以锡林针布为基础的,其中总齿高从(4、3.6-3.0)、2.8、2.5、2.0、1.8、1.5 111171变化;齿深从(2.3、1.7-0.9、0.7)、0.6、0.5、0.4、0.3 mm变化;工作角从(80°、78°—75°)、70°、60°、55°~50°变化;齿基厚度从(1.0、0.8~0.7)、0.6~0.5、0.4mm变化;齿密约从(500、700)、800、900、1000齿/(25.4mm)变化;齿尖厚宽(0.15、0.10)、0.07、0.05变化,与之相配套的盖板针布和道夫金属针布变化相对不太大,相反盖板针齿密度不高,维持在300-500针/(25.4mm)’,工作角仍在75°左右。但从总的齿密配置上,与弹性针布时期相比发生了相反的变化。针布耐磨度、光洁度和平整度都提高了,日常维护简化方便了,磨针周期大大延长,锡林金属针布不存在充塞的情况,可以做到少抄针和不抄针,锡林速度相应增加已达400-600r/min,棉网质量持久稳定。由此从主梳作用原理分析,锡林工作角小,刚性又好,轴向齿密增加,齿又尖,直接增强对纤维的穿刺能力和抓取能力,由于齿间不存在充塞条件,齿面负荷显著下降,始终使纤维处于作用表面层,再加锡林速度提高,纤维尾端扬起接受盖板的分梳,犹如锡林起到精梳钳板钳持作用,盖板起到精梳锡林的作用,具有选择分梳功能效果,对去除短绒和细小杂质(带纤维籽屑、不孕籽等)十分有利,从而达到倒置式梳棉精梳化的类似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锡林与盖板对纤维的相互转移还是存在的,但一次性分梳的纤维应该是增加了。再加缩小盖板踵趾差、盖板逆向回转、前后固定盖板以及尘刀吸点、三刺辊等对增强梳理、均混、整理、除微尘杂的作用,使梳棉精梳化的效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从而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产质量,为清梳联的发展提高奠定基础。
4.3开清预梳化实现短流程
4.3,1 提升单机功能为开清预梳化开路 回顾史,开清工艺技术进步比较直觉,首先摒弃了过去棉堆混棉、小量混棉,发展国产单圆盘、双联圆盘抓棉机是一次飞跃,再发展为往复式抓棉机、智能化往复式抓棉机和阔幅往复式抓棉机是又一次飞跃,解决了多包、平包、多品种的难题,抓棉机的角钉打手和肋条所组成的抓取机构,应该从属于柔性握持预梳性质。单、双轴流开棉机运用内腔造型和外部导流作用,使角钉打手与尘格碰击达到高效开松除大杂作用。多仓混棉达到大容量时间差混和目的,且伴随松解均混输送作用,淘汰豪猪、叶式、综合打手代以(单)梳针滚筒或锯齿滚筒开棉机和平置式或斜置式多刺辊(2~4只)清棉机,并配有各自刺辊的固定分梳板和尘刀吸口,起到较好的自由分梳和除杂作用,特别是第一只刺辊采用梳针结构,刺辊之间均属剥取转移配置,表面线速逐次递增,减少纤维损伤,并起到自由分梳除小杂的作用,对清梳合理负担起到积极作用。除微尘机不设内部回转机构,大面积网眼板吸尘过滤替代多级凝棉器作用。以上配备,多为清梳联流程、开清标准模式组合,充分体现了作用提前,功能超前发挥,带来开清预梳化和流程缩短和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