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其它生产生活废水经二次加药混凝沉淀,和物化一生化~物化的处理工艺处理后,废水可达标排放。该技术抗冲击负荷性好,系统操作弹性高;且剩余污泥量少、沉降性能好,易于脱水。
(5)采用物化一生化一物化的处理工艺处理后,废水的pH在6~9之间,色度降低到68倍,CODcr136.0mg/L,BOD552.0mg/L,NH3一N46.0mg/L,SS60.0mg/L,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的限值要求。
3.3污泥处理工艺
初沉池产生的污泥约占污泥量的95%以上,和终沉池产生的污泥混合在一起进行浓缩和脱水处理,脱水后的污泥可用作建材原料或填埋处理,见图2。
3.4废水处理工艺的类比调查
为论证该项目废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对南方某省印染行业的3个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其采用的废水处理工艺均以水解酸化一生物处理一二次混凝沉淀为废水处理的主流程;经处理后废水中CODcr不超过110mg/L,NH3一N不超过15mg/L,SS不超过40mg/L,色度不超过40倍;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染料)的限值要求。
据实地考察,其中一个老印染厂的污水处理设施建于1980年,几经改造一直稳定运行至今;现场观察水处理设施很旧但都在正常运行,随意抽取的水处理运行记录表明,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正常可靠、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j一级标准(染料)的限值要求。通过类比考察认为,活性染料生产废水采用水解酸化一生物处理一二次混凝沉淀的废水处理流程是可行的。
4处理后废水排放去向及综合利用途径
4.1拟建厂址周围环境状况调查
染料及中间体生产线项目厂址地处北方干旱地区,拟建厂址的西缘是一条国道,国道西侧有农田、人工林,1km外有村庄;厂址北侧600m处是一条干河床,河床上游约7km处建有水库;南侧和东侧均为荒漠沙地,沙土地上仅有稀疏的沙蓬、黄柳、小叶锦鸡儿、白草、山竹子、艾蒿、狗尾草等,植被覆盖度10%50%;厂址及周围的沙丘起伏不平,一般在沙丘的低洼处由于地下水位浅,植被覆盖度较高;沙丘顶部植被覆盖度较低不到10%。
4.2处理后废水的排放去向
通过对拟建厂址周围环境状况的分析,确定该项目处理后的废水应以生态用水为主,以综合利用为辅;该项目的废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为5000.0m3/d,处理后排水量150.15×104m3/a;其废水排放去向确定如下:
(1)用于拟建厂区绿化、浇洒道路等,用水量14.6×l04m3/a;
(2)在厂区周围征用330×104m2荒漠沙地,种植柠条、沙柳等沙生植物,收获的柠条、沙柳用作造纸原料;据调查一般种植柠条等灌木,每年补充灌溉水量约0.350.43m3/m2;330×104m2的沙地年用灌溉水量为141.9×104m3/a。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