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g)/n(A1)/n(Si)=O.25:0.25:1的PAMSS,聚硅酸成分偏多使得产品性能降低, 在投加量较低时效果较差。
n(Mg)/n(A1)/n(Si)=1:1:1的PAMSS,始终处理效果不佳,说明部分金属离子实际并未聚合, 与前述结论 ‘致。
n(Mg)/n(A1)/n(Si)=O.5:0.5:1的PAMSS,即便在较低的投加量时,也能有较高的去除率,色度去除率可以达到95%以上。
3.2 PAMSS的pH适应性控制模拟废水的pH分别为3、6、9、12和14,各配方铝镁离子投加量均为1.32x10一mol,考察不同配比PAMSS的pH适应性,如图4。
从图4可见,在近中性时由于铝离子的加入起到了改性作用,而在碱域镁离子仍保持其特性,三种成分起到了很好的互补作用。综合考虑,n(Mg)/n(A1)/n(Si)=O.5:0.5:1的配方在pH适应性优于其它两种配方,在pH 6-14表现比较稳定,尤其在溶液pH≥12时能保持较高的脱色效率。
4 PAMSS、PMSS和镁盐、铝盐单独使用对比4.1碱性条件下PAMSS、PMSS和镁盐、铝盐脱色效果对比将PAMSS[n(Mg)/n(AI)/n(Si)=0.5 : 0.5 : 1] ,PMSS[n(Mg)/n(Si)=1:11和硫酸镁、硫酸铝的脱色效果进行对比。在pH=12左右,对比结果如图5。
当金属离子投加量<1.76x10 mol时,PAMSS脱色效果略优于PMSS,硫酸镁和硫酸铝单独使用时较差;当金属离子投加量≥1.76~10一mol,PMSS和PAMSS脱色效果相当,且能保持较高的脱色效率在95%以上。总体来讲,聚硅酸的引入大大提高了金属离子的絮凝性能,聚合后金属离子的脱色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4.2 PAMSS、PMSS和镁盐、铝盐pH适应性比较调节模拟废水pH分别为3、6、9、12和14,各配方金属离子投加量均为1.32x10 mol,对比结果如图6。
镁盐的存在使得絮凝剂有效pH使用范围明显偏向碱域,铝离子的引入所起的改性作用明显。
PAMSS[n(Mg)/n(AI)/n(Si)=O.5:0.5:1】在投加量和pH适应性综合性能最优,是一种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尤其是在碱性条件下也能良好的去除效果。
5 结论(1)在pH≥12 条件下,PMSS[n(Mg)/n(Si)=1:1】和PAMSS[n(Mg)/n(A1)/n(Si)一O.5:0.5:11脱色效果相当,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
(2)PAMSS[n(Mg)/n(AI)/n(Si)=O.5:0.5:1]具有更好的适应范围,在pH 6-14均有很好的脱色效果。
(3)PAMSS是一种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铝盐、镁盐和聚硅酸起了很好的互补作用。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