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析项目与方法
在诊断分析期间对絮凝+兼氧+好氧+絮凝处理工序中一些常规项目进行了检测分析。
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见参考文献2)如表3所示
3结果及讨论
3.1 COD
COD的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进水COD均值为221.0mg/L,相对于同类性质工厂并不高.经第一次絮凝沉淀后COD均值降为l10.0mg/l,兼氧池除了将大分子水解酸化为小分子以外,也降低了COD,生物接触氧化进一步降低到20.5mg/l,第二次絮凝沉淀除了加强脱落的生物膜与水分离以外,还进一步将COD降低到13.4mg/l,这比排放标准低了92.6%.
3.2 PH
从表5可知:染整加卫产生的废水呈碱性。在废水进入工序前需要调节其PH以达到酸碱度的要求。由于兼性池中兼性菌的水解产酸作用使整体上A池水的PH降低,O池水出现回升现象,但出水PH仍达到6-9的标准。
3.3总氮及氨氮结果分析:
3.3.1测定结果如下表6、7所示
3.3.2结果分析:废水中氮主要以有机氮和氨氮的形式存在,在氮化细菌的作用下,有机氮化合物分解转化为氨氮,通过硝化作用,硝化菌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因此,在A池因厌氧将NH,一N释放出现了氨氮的含量回升,O池由于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但最终出水氨氮含量达到了排放标准。
3.4总磷
3.4.1总磷的检测结果如下表及图所示
3.4.2结果及分析:由于初沉池中磷酸盐与所加药剂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沉淀,且因工艺的除磷作用使出水中已经基本不含磷,去除效率高达99%。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计算得出进水中C:N:P为100:6:0.7,氮含量偏高而磷含量较低。进水的设计容积负荷为500Ks(COD)/(m*d),而测定分析得出兼性池的容积负荷为169Kg(COD)/(m3*d),好氧池为43Kg(COD)/(m3*d),容积负荷过低,但是所加药剂量却未减少,并未发挥A/O工艺的生化作用。
4.2建议
可根据情况减少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量,以使脱落的生物膜易于沉淀并减少动力消耗。同时因生化池负荷太低,可适当减少第一反应池聚合氯化铝于聚丙烯酰胺的用量,一方面减少药剂用量以降低处理成本,另一方面更好地发挥现有生化池的作用。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