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结果与分析
1.铬标准曲线的测定
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所得值为0.9992,满足检测所需的要求。
2.吸附时间对酵母菌吸附金属铬离子的影响
经测定后,各时间点的吸光度如表1所示,吸光度越小,则铬离子浓度越低。
由上述实验数据,根据铬标准曲线计算铬离子浓度,并计算去除率,结果如图2所示。
图2表明了铬的吸附去除率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可知酵母菌对铬离子的吸附率是随时间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但不是成线性关系。对酵母菌而言,在吸附过程的前20分钟的吸附非常迅速,吸附率接近88%。实验结果表明,含铬离子溶液中的铬离子随着吸附接触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吸附的过程在开始的20分钟之内进行的很迅速,随之以后的过程比较漫长,特别是从3O分钟后的过程中,铬离子的剩余浓度几乎不再降低。由此可见,酵母菌菌体溶液中铬离子的最佳吸附时间应为3O分钟。酵母菌在较短的吸附时间内可以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在实际应用中是适宜的。
3.铬离子浓度对酵母菌吸附金属铬离子的影响
经测定后,各浓度的吸光度如表2所示,吸光度越小,则铬离子浓度越低。
由上述实验数据,根据铬标准曲线计算铬离子浓度,并计算去除率,结果如图3所示。
图3显示了最佳pH条件下菌体对不同浓度铬的吸附效果。铬浓度在10—60mg/L的范围内,菌体对铬的去除率均在60%以上,浓度为100mg/L时,去除率亦达到了46%。随着铬浓度的增加,微生物酵母菌的吸附活性也随之改变,当铬浓度为30mg/L时菌体对铬的去除率最高达到了97.15%。
在此条件下同时测定不同铬浓度时的菌密度变化情况,经测定后,不同铬浓度时的菌密度如图4所示。
由图4所示,在铬浓度不大于50mg/L时,都有较高的菌密度,显示酵母菌在此状态下长势良好,与最佳吸附时的铬离子浓度相吻合。因此,吸附时的最佳铬离子浓度为30mg/L。
以上是采用酵母菌为吸附材料,对水中六价铬离子的吸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从自然界中的污水中筛选出酵母菌,按照培养该菌种的最佳条件对其进行培养,以获得活性强、高密度的酵母菌对水中六价铬离子进行吸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吸附时间及铬浓度对野生酵母吸附铬的影响显著。它们的最佳条件分别为:最佳吸附时间为30分钟,菌体对铬浓度为30mg/L时的吸附率最高。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