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环保 >

对节能减排的责任分配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8日

一、引言

当前能源过度消耗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关于碳排放、减排、碳关税等问题m现很多争议,这一问题也涉及各方因素也很多,许多原因都可能成为某些闰家拒绝、或推托承担减排责任的借口。许多能源经济学研究者也将能源强度——即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作为衡量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发达国家常将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强度过高而指责发达国家能源效率低下,应当为“减排”负责。发展中国家的观点大体有:一是人均。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量远大于发展中国家。二是历史。造成目前温室气体过多的原因是过去二百年业化过程中所遗留的,排人大气的二氧化碳随时间消退量并不多,发达国家尚未对历史遗留问题买单。如果不对历史遗留量承担责任,那么当前发展中同家也可以大排一通,到下一代人处理问题时再平均承担责任。三足最低消费量。比如某些量能源消耗是一些国家或民族生存发展所必需的,某些能源消费量是刚性,减排小能威胁到这些人基本生活需要。四是当前各国间能源消费水平差异很大,如果按照目前的排放水平划定排放权,无异于限制了以后国家的发展空问。《京都议定书》协议的签订标志欧洲节能减排达到一新水平,但美国拒绝《京都《义定书》的签订,使得其效率大打折扣。美国的主要理南有点:减排会对美国经济产生危害、全球变暖科学依据不确凿、发展中国家的不作为对美国的不公平。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能源消费大国,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早先排放反过多的国家反而争取到较大的排放额,甚至町以成为以后经济发展一项资源。笔者认为这些观点都不确切。能源强度高并不意味着能源效率低下。

二、关于完全能源消费的经济模型

1.模型介绍及分析

现实的经济状况究竟如何?我们现构建一个简单的全球经济模型来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假设有三个国家A、B、C,A国是典型的能源密集型国家,承担着三个国家的所有能源需求M;B国家为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国家,承担着三个国家消费品N生产;C国家为技术型国家,生产知识密集型科技产品(),或者说无碳商品。假设A、B、C三国家分别拥有人口1个人、7个人、2个人,形成如下的国际贸易及国际分丁形式及消费形式。(各系数只作参考)

简单的说,A国能源丰富,依靠开采出口能源向BC两国换回商品N和科技产品;B国家劳动力丰富,在生产商品M上有比较优势,承担了整个体系N商品的生产;C围科技水平高,承担了整个体系的科技商品的生产。消费品的分配比例反映经济体之间的博弈能力,博弈能力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科技领先者在分配财富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假设为1:5:4关系。国际贸易中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理论决定国际贸易将按此模型形成,经济达到均衡,而且这也是各国家根据自身现实情况所能寻求最优结果。现在出现碳排放过多的环境问题,这个问题该如何处理,各国该负什么样责任?从能源以及所附商品在各国家的流转分析,可以发现些问题。

首先看能源强度。能源强度指标是指该国每万元产值所使用能源的比值,很明显只有B国才使用能源作用要素投入,AC两国的能源强度为0,以能源强度为指标来划分减排责任,则责任就完全由B国一国承担。如果AC国将环境问题放归咎于B国用碳太多,同样B国也可以指责A国能源开采过多,或者C国消费过多。如果A减少能源M开采量,那么B国也会减少能源的使用量;如果C国消费减少消费,同样可以减少商品N需求,也可以达到降低M的使用。简之,解决这个争论可以从生产角度、从采角度、从消费角度三方面分别加以规制,都可达到减排目的,但都不符合社会的公平性。仅指责某一国,让国为环境问题承担责任,这种超出该国利益的分配方式是注定不为该国所接受。C国从过程上看没有碳排放,但从商品所载能量上看,C国还是有碳排放。借助能源在各国中的移动路线,简单应用一下投入产出思想即可发现。

[1][2][3][4][5]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