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行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纺纱织造、提升服装及家用纺织品档次和附加值的关键行业。印染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和福建东部沿海五省,五省印染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2008年规模以上印染企业2081家,印染布产量493亿m,销售收入2035亿元、占纺织工业6.17%,出口创汇119亿美元、占纺织工业6.29%。
1我国印染行业现状
1.1“十五”以来发展成就
“十五”以来,我国印染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生产销售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有较大提高,进出口贸易较快增长。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加大,逐步淘汰落后装备和工艺,小浴比、短流程等节能、降耗、环保的装备和工艺比重加大,在线检测和监控系统得到开发和应用,不但提高了印染产品的附加值,而且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污染,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印染产品在品种、质量方面得到很大改善,传统产品的附加值提升,新型纤维得到开发应用,面料的舒适性、功能性和环保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生产装备与工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还有不少印染企业的生产工艺和装备还处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水平。装备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差、能耗水耗高、自动化程度低和跑冒滴漏等问题,特别是自动化水平和能耗水耗大的问题尤为突出。工艺上,存在着流程长、能耗高、用水量大、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等问题,以现代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为手段,短流程、无水或少水印染加工等国际先进技术开发应用得不多,影响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生产。
1.2.2常规产品比重大,产品同质化严重
我国印染企业多数是生产加工型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这些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常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由于产品开发创新、稳定性等原因,我国的面料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有明显的差距,如流行色彩和鲜艳度不足;织物结构、外观风格、流行时尚有明显差距;手感、服用性能及功能性不能满足要求;质量、批量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差等。目前印染行业中低档产品占85%以上,附加值不高,利润空间低。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产业升级的瓶颈。
1.2.3节能减排压力大
我国印染行业是用能、耗水大户,同时也是废水排放大户。据统计,在39个工业行业中,2006年纺织工业废水排放量居第4位,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9.6%;纺织工业排放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居各工业行业第4位,占全国工业废水CODc的6.8%。在纺织工业废水中,量大且污染严重的主要是印染废水,占80%。印染废水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7.68%,印染废水中C0Dc占全国工业废水CODc的5.44%。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节能减排的重点。
[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