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精梳 >

给棉作用分析

来源:中国纺机网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1日

给棉作用分析

一、精梳机的喂棉方式及喂棉长度

(一)喂棉方式

1、前进给棉:给棉罗拉在钳板前摆过程中给棉;如A201系列精梳机只有前进给棉。

2、后退给棉:给棉罗拉在钳板后摆过程中给棉;如FA261精梳机前进及后退给棉都有。

(二)给棉长度A:给棉罗拉每钳次的给棉长度。不同精梳给棉长度不同:

给棉长度越长,精梳机产量越高,精梳机输出的棉网越厚,梳理效果越差,牵伸装置的牵伸倍数越大。

A201系列精梳机:前进给棉这5.72mm,6.86mm

FA261精梳机:前进给棉为5.2mm,5.9mm,6.7mm

后退给棉为4.3mm,4.7mm,5.9mm

二、喂棉系数

1、前进给棉喂棉系数K

顶梳插入须丛前的喂棉长度与总喂棉长度的比值称为喂棉系数,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X-顶梳插入前给棉罗拉的喂棉长度(mm);

A-给棉罗拉的总喂棉长度(mm)。

A201系列精梳机K=0.65-0.75;

FA261精梳机K=0.5-0.65。

2、后退给棉喂棉系数Kˊ

钳板闭合前的给棉长度与总给棉长度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X′-钳板闭合前给棉罗拉的喂棉长度(mm);

A-总喂棉长度(mm)。

FA261精梳机Kˊ=1。

三、重复梳理次数与分界纤维长度

(一)重复梳理次数

1、钳口外受梳前的棉丛长度

L1=B+(1-K)A

L1′=B+K′A

式中L1、L1′分别为前进、后退给棉的给棉系数;B为分离隔距。

2、重复梳次数

因分离罗拉每钳次分离出的棉丛长度等于给棉长度,因此钳口外的棉丛长度要经过多次梳理才能被分离,故重复梳理次为:

式中:n-为前进给棉时,

-为后退给棉时重复梳理次数。

a-为钳唇的死隙长度。

由此可知影响重复梳理次数的因素如下:

无论是前进给棉还是后退给棉,分离隔距B大时,重复梳理次数增大;死隙长度a小时,重复梳理次数增大;喂棉长度小时,重复梳理次数增大。

在FA266型精梳机上,δ=3mm;在落棉刻度为8时,算得K=0.6、K′=1、B=21.9mm;给棉长度A=5.9mm。由(9)式和(10)式算得:n1=3.6,n′=4.2。

由此可知:采用后退给棉时锡林对棉丛的梳理强度比前进给棉大。因此采用后退给棉对降低棉结杂质、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更有利。实践证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后退给棉比采用前进给棉棉结、杂质总数可降低15%左右。

(二)分界纤维长度L

1、定义:从理论上分析,存在一种纤维长度L,比L短的纤维进入落棉,比L长度的纤维进入精梳棉网,L称为分界纤维长度。

2、理论表达式

设L3、L3ˊ分别为前进给棉与后退给棉的分界纤维长度(mm),B为分离隔距,根据理论推导,L3、L3ˊ表达式分别为:

在FA266型精梳机上,给棉长度A=5.9mm,K=0.6,K′=1,B=21.9mm。由此算得L3=21.31mm,L3ˊ=24.85mm。由此可知:采用后退给棉比前进给棉分界纤维长度长,精梳落棉多。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后退给棉比采用前进给棉精梳落棉率高4%-8%。

3、讨论

分界纤维长度↑→精梳落棉越多

(三)不同参数的试验对比

1、前进给棉与后退给棉

试验机型:E7/4型精梳机

锡林转速:183r/min

给棉长度:5.6mm

小卷干定量:50.2g/m

落棉隔距:9.2mm

给棉方式

落棉率(%)

棉结(粒/g)

杂质/(粒/g)

前进给棉

10.2

17

52

后退给棉

18

12

44

2、不同落棉隔距

给棉方式

进前给棉

落棉隔距

7.2

9.2

11.2

落棉率

9.8

10.2

13.1

棉结

20

17

14

杂质

57

52

52

给棉方式

进前给棉

落棉隔距

7.2

9.2

11.2

落棉率

14.1

18

29

棉结

17

12

10

杂质

49

44

30

由此可知:落棉隔距越大,梳理效果越好。


1  2  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