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中染料的微生物降解
纺织工业在进行纤维和织物湿加工时使用大量的水和化学品。经过纺织退浆、精练、漂白以及印染和整理的产品数以千计。染整厂排放的废水需要经过处理,以达到日益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 进入废水的染料的比例取决于使用的是何种染料从使用碱性染料时的2%到使用某些活性染料时的50%不等。有关废水中所含染料的种类和脱色标准的综合评述屡屡发表。 总的来讲商品染料的开发尤其重视耐化学降解或脱色性。是否含有可溶性基团决定了一种染料是阳离子、还是非离子或阴离子化合物。直接、酸性和活性染料都含阴离子。包括大多数水溶性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在内的色彩鲜艳的偶氮染料是最难降解的因为其残余物会不受影响地通过普通处理系统。 20世纪70一80年代,染整厂的废水由普通市政废水处理厂处理.在那里经过物理和化学工艺,及相应的无控生物活性来清除废水中的纺织染料。但是,人们发现这些处理厂不能有效降解合成染料尤其是抗微生物降解的偶氮染料。在传统的好氧污水处理系统中.偶氮染料不能被细菌降解,废水中所含染料的40%一80%被污水污泥所吸收。市政水处理厂的好氧生物不能对废水中的剩余染料脱色。这促使人们另辟蹊径。 染整厂使用的染料种类很多导致废水的成分非常复杂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通过研究人们开发了多种先进技术如吸附法、沉淀法、化学氧化法、光降解法和膜过滤法。但是这些系统投资成本高,不容易操作。人们开始研究可降低成本、减少有害副产品形成和节能的脱色方法。推动这些研究的动力是20世纪90年代实行的环境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