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染料生产及印染企业常见生态问题分析
自1994年7月15日德国政府颁布“食品及日用消费品法”第二修正案,至今已达10年,国内染料及助剂企业通过努力,开发了大量环保型染料和助剂,为符合生态及安全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不符合生态环境的纺织品服装仍时有发生,给出口产品造成损失。据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布的2003年第四季度对30余种纺织品测试显示,5种强制性标准(酸碱值、甲醛、色牢度、致癌芳香胺、异味)全部合格的仅占14%,而86%的产品都有1~2个指标不合格。所以纺织品服装的生态问题仍然严峻,不能掉以轻心。以下是近10年来各地区出入境商检和知名的检测机构(如:ITS、SGS、莱茵等)以及各企业、研究机构所汇集的一些问题: 酸碱值如对纺织品进行合适的冲洗,纺织品的水溶液萃取物的PH值(IS03071-1980)很容易达到合格。但对于碱性介质或酸性介质染色及后处理必须特别加强水洗,由于PH值不合格而影响纺织品服装出口时有发生。 甲醛利用甲醛作为反应剂,旨在提高助剂在纤维素纤维织物上的耐久性,广泛用于印染助剂,如:耐久免烫树脂整理剂、固色剂、柔软剂、粘合剂、阻燃剂、防水剂等。目前开发的助剂有低甲醛和无甲醛的,由于甲醛在织物上的限量为75~300mg/kg,可以应用低甲醛助剂,以醚化2D树脂为例,有些产品有时会发生甲醛超标,原因有三:①产品质量不稳定,醚化2D树脂采用二步法,第一步是4.5一二羟基环乙烯脲,然后经羟甲基化后1.3二羟基醚化,使4个羟基全部醚化。如果4.5位羟基没有完全醚化,由于4.5位羟基的活性不如1.3位两个侧链羟基仍保持羟基易发生一系列反应,从而释放出甲醛,使产品中甲醛超标。②游离位甲醛和释放甲醛,由于生成的N-羟甲基酰胺为N-半缩醛结构,在水溶液中会发生分解,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保持平衡,最后制品都保留一定量的游离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