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中叶起,科学与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越来越引起担忧的是全球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伴随工业化发展而产生的大量“三废”排放,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因此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968年3月,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高达在国际开发年会上发表了题为《绿色革命:成就与担忧》的演讲,充分肯定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成就,但同时,对地球、大气、海洋等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表示担忧,并首次提出了“绿色革命”的概念。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绿色”成了少污染无污染的代名词,绿色食品、绿色农产品、绿色纤维、绿色纺织品等纷纷问世,并在全球逐渐掀起了“绿色浪潮”。
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有利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产品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注重绿色消费的倾向已经影响到纺织品和服装。纺织品和服装生产的发展,除了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之外,大量染化料应用对提高各种服用功能有着重要作用。但其中一些染化料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非常不利,已经引起消费者的普遍关注,称之为“衣橱里的毒素”。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开始对纺织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相继提出了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监控技术标准,并于90年代形成了法规。例如1994年7月德国政府的《食品和日用消费品法》 (第二修正案),同一时期的Oeko-TexStandard100和90年代末欧盟的Eeo-Label(生态标志)生态纺织品技术标准。纳入生态纺织品监控范围的有害物质除了可还原分解出致癌芳胺的偶氮染料,还包括杀虫剂、致癌染料、致敏染料、可萃取重金属、甲醛、防腐剂、含氯有机载体、PVC增塑剂、有机锡化合物、阻燃剂等
在国际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绿色纺织品将主导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新潮流,主宰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市场。开发与应用绿色染化料使纺织品服装符合生态环保要求,是开发绿色纺织品最重要的因素。
一氟均三嗪和乙烯砜双活性基染料为汽巴精化公司的Cibacron C型和FN型。具有高固色率,高匀染性,高重复洗涤性,易洗涤性和优异牢度,对于工艺条件变化的敏感性小等优点。
Cibacron C型的16个品种,如:Cibacron Yellow C-5G,(C.I.黄175),Yellow C-5G(C.I.黄175),Yellow C-R(C.I.黄168),Yellow C-2R(C.I.活性黄206),Orange C-G,Orange C-BR(C.I.活性橙133),Brown C-RN,Red C-4G,RedC-2G,Red C-B,(C.I.红235),Red C-2BL,RedC-R(C.I.活性红238),Scar C-6G(C.I.红267),Blue C-R (C.I.活性蓝235),Navy Blue C-B(C.I.活性蓝238),Black C-2N和Black C-2R。
Cibacron FN型是在1996-1997年间推出,固色率均大于80%,不含致癌芳胺和AOX,匀染性、扩散性、相容性、重现性都好,可在低浴比1:10以下染色,很高的湿牢度和耐光牢度。有16个品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