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环保 >

氧化沟工艺介绍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18日

氧化沟(oxidation ditch)又名连续循环曝气池(Continuous loop reactor),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氧化沟工艺在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当前占主导地位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尤其在我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以中小型规模为主,各类氧化沟工艺得到普遍应用,其中奥贝尔氧化沟应用较广,DE及T型多沟交替式在中高浓度污水处理厂应用较多,而卡鲁塞尔氧化沟以外贷项目为主。 氧化沟是由荷兰卫生工程研究所在上世纪50年代研制开发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型,属延时曝气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基本特征特征是曝气池呈封闭、环状跑道式,池体狭长,池深较浅,在沟槽中设有表面曝气装置。废水和活性污泥以及各种微生物混合在沟渠中作不停地循环流动,完成对废水的硝化与反硝化处理。生物氧化沟兼有完全混合式、推流式和氧化塘的特点。在技术上具有净化程度高、耐冲击、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单、运行管理方便、维修简单、投资少、能耗低等特点。氧化沟在空间上形成了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具有良好的脱氮功能。 最早的氧化沟为20世纪50年代开发的帕斯韦尔(Pasveer)氧化沟,在沟道转弯处采用竖轴表面曝气器,在一侧沟道上设有横轴转刷曝气器,取得曝气与搅拌两个作用,二沉池与之分建;1960年,一种结构更为紧凑的奥贝尔(Orbal)氧化沟在南非被开发和使用,后被Envirex收购,成为美国US Filter公司的一项专利;20世纪60年代荷兰DHV公司开发了使用广泛的Carrousel氧化沟,除了能获得较高的BOD5去除效率,同时还能达到部分脱氮除磷的目的;80年代初,美国开发了将二次沉淀池设置在氧化沟中的合建式氧化沟——BMTS型,并发展成现在所说的一体化氧化沟;此外,还有目前常用的多沟交替式氧化沟(双沟DE、三沟T型)等等,形成了颇为

庞大的氧化沟家族。 不论哪种氧化沟,一般来说都具有以下特征:

① 池体狭长,(可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池深度较浅,一般在2米左右; ② 曝气装置多采用表面机械曝气器,竖轴、横轴曝气器都可以; ③ 进、出水装置简单; ④ 氧化沟呈完全混合、推流式;沟内的混合液呈推流式快速流动(0.40.5m/s),由于流速高,原废水很快就与沟内混合液相混合,因此氧化沟又是完全混合的; ⑤ BOD负荷低,类似于活性污泥法的延时曝气法,处理出水水质良好; ⑥ 对水温、水质和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⑦ 污泥产率低,剩余污泥产量少; ⑧ 污泥龄长,可达1530d,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36倍; ⑨ 世代时间很长的细菌如硝化细菌能在反应器内得以生存,从而使氧化沟具有脱氮的功能。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