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胶纤维生产废水治理的改进工艺
目前,全世界粘胶纤维产量占化纤总产量的1/3左右,我国粘胶纤维年产达几十万吨,是主要的化纤品种。粘胶纤维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碱废水,其直接排放将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和大量纤维资源的流失浪费。由于粘胶纤维生产混合废水的酸性很强且富含锌盐和硫化物,治理难度较大,采用常规的物化+生化治理工艺存在运行效果不够稳定、占地面积大和投资高等问题,急需研究开发既可靠又经济的治理新工艺。
1 废水概况
1.1 废水来源[1] 粘胶纤维生产废水主要包括酸性和碱性废水两大类,其中酸性废水主要来源于纺丝车间和酸站,包括塑化浴溢流水、洗纺丝机水、酸站过滤器洗涤水、洗丝水和后处理酸洗水等;碱性废水主要来源于碱站排水、原液车间废水胶槽及设备洗涤水、滤布洗涤水、换喷丝头时的带出水和后处理的脱硫废水等。 1.2 废水水量及特征污染物 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废水排放总量大致为:短纤维
2 常规治理工艺
2.1 一级物化处理 目前,国内粘胶纤维生产废水的一级物化处理工艺普遍采用如图1所示的流程。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经混合中和、曝气吹脱硫化物、加石灰乳除锌和沉淀澄清后,出水很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尤其是废水的S2-、Zn2+和COD等不易达标。
存在的问题: ① 废水经混合后酸性仍较强(pH=2~3),此时原废水中的粘胶纤维素大量地被酸析出来,而纤维素体积质量小,以常规的沉淀方式难以彻底去除,从而影响出水水质,造成COD超标和资源的流失浪费。 ② 该工艺主要通过曝气吹脱方式
粘胶纤维生产废水经一级物化处理后,一些主要污染物(如COD、SO2-4、Zn2+和硫化物等)有相当一部分被去除,再经后续的活性污泥二级生化处理,使得废水中BOD5、COD等得以进一步去除,正常运行时出水可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存在的问题: ① 由于仅是在物化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道活性污泥生化处理工艺,故原物化处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资源的流失浪费、运行费用高、泥量大)仍然存在。 ② 由于前面物化处理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程度不高,运行效果不稳定,使得一级处理后的出水时常出现SO2-4、Zn2+超标的现象,而通常当SO2-4>1000mg/L或Zn2+>20mg/L时,微生物的生长会受到明显抑制,这大大影响了后续生化处理的效率。 ③ 由于前面物化处理过程对COD的去除效率不高,使得废水中酸析出的大量轻质纤维素进入后续的活性污泥生化处理时,污染负荷较大,活性污泥质量不高,需要较长的停留时间(5.7~9.5 h),这使整个基建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占地面积也较大。
3 改进工艺
根据目前国内粘胶纤维生产废水治理工艺存在的一些不足,结合该废水的实际水质水量
3.1 主要工艺原理 ① 浅层气浮工艺 原水从气浮池中心的旋转进水管进水,通过旋转布水管布水,布水管的移动速度和进水流速相同,这样就产生了“零速度”,在这种状态下进水不会对池水产生扰动,使得颗粒的悬浮和沉降都在一相对静止的状态下进行,且这类气浮装置的池深一般不超过
表1 粘胶纤维废水水质 | ||||||
废水 | CODCr (mg/L) | BOD5 (mg/L) | Zn2+ (mg/L) | 硫化物 (mg/L) | SS (mg/L) | pH |
酸性废水 | 205.8 | 67.6 | 18.8 | 6.08 | 164 | 2.5 |
碱性废水 | 5700.5 | 1881.2 | 3.96 | 117.3 | 415 | 10.9 |
碱性和酸性废水按1∶2.5混合,经处理后出水水质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中试结果 | ||||||
项目 | CODCr (mg/L) | BOD5 (mg/L) | Zn2+ (mg/L) | 硫化物 (mg/L ) | SS (mg/L) | pH |
原水 | 1775.7 | 585.8 | 14.6 | 37.86 | 236 | 2.7 |
出水 | 75 | <30 | <1.0 | <0.5 | <70 | 7.2 |
去除率(%) | 95.8 | >94.9 | >93 | >98.68 | >70 |
① 经浅层气浮后的出水,其COD含量能降至250mg/L,COD的去除率能达到85.9%以上的水平,这充分说明了浅层气浮在本工艺中运用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② 废水在铁屑过滤塔中反应,停留30min左右后,出水Zn2+的含量<0.05mg/L,硫化物的含量<0.5mg/L,这充分说明了铁屑过滤完全满足本工艺对Zn2+和硫化物的治理要求。
4 结论
通过改进工艺的中试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 采用改进工艺处理粘胶纤维生产废水切实经济可行,出水水质能稳定地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且能回收纤维素资源,值得在实践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