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循环移动载体生物膜反应器性能的因素分析
循环移动载体生物膜反应器是对传统移动载体生物膜反应器进行改良后的一种新型工艺。在本工艺中,表面附着生物膜的填料在反应器内循环移动,使水流与填料充分接触,消除死角与沟流,达到高效处理有机废水的目的。该工艺具有生物量高、能连续运行、无堵塞且不需反冲洗等特点。作为好氧生物污水处理工艺,氧转移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和能耗的高低,对本工艺而言,反应器的结构和操作参数对反应器的充氧能力有着直接、关键的决定性作用。本文结合模拟反应器实验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合适的反应罪结构和操作参数的选取范围。
1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影响反应器充氧性能的结构和操作参数主要为反应器升流区与降流区截面积之比、挡板上方的液面高度和底隙高度、曝气量和填充比的大小等,根据实际运行的移动床反应器的结构特点,本实验确定了如下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1.1实验装置
图1所示为本试验中采用的循环移动载体生物膜反应器实验装置,外形尺寸为L×W×H=
2 实验结果及理论分析
表1 不同Ar/Ad值时降流区溶解氧浓度变化 | ||||
Ar/Ad | 不同曝气时间的溶解氧ρ(O2)/(mg·L-1) | |||
3min | 5min | 8min | ||
1/4 | 5.8 | 6.1 | 6.8 | |
1/3 | < 6.8 | 7.5 | ||
2/3 | 6.4 | 7.2 | 8.4 | |
3/4 | 6.2 | 7.0 | 8.2 |
2.2 挡板上方的液面高度LT,与底隙高度LB对充氧能力的影响 反应器有效水深确定后,将反应器升流区和降流区隔开的挡板高低位置发生变化时,反应器的氧转移效率和液体循环速度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实验中发现适当增大液面高度LT值,液体循环速度和氧转移系数均有所上升,原因可能是升流区气泡在逃逸液面之前与液体有更长时间的接触将能量传递给液相,从而使降流区的液体下降速度加快。但LT过大,降流区内的填料就会有一部分通过挡板上端返回到升流区,影响反应器内填料的正常循环移动。
表2 不同LT值时降流区溶解氧和液体循环速度的关系 | ||
液面高度LT/mm | 溶解氧ρ(O2)/(mg·L-1) | 液体循环速度/(cm·s-1) |
150 | 6.8 | 8.5 |
200 | 6.9 | 9.6 |
250 | 7.2 | 10 |
300 | 7.5 | 12.5 |
350 | 7.6 | 13.3 |
注:表2数据是在Ar/Ad值取为2/3的条件下测定的,曝气量为 |
从表2中可以看出,当LT值变大时,液体循环速度和溶解氧的质量浓度均有所上升但实验同时发现 LT值超过
试验表明:曝气量和填充比同时影响着氧转移系数。在无填料的情况下,曝气量是主导因素:氧转移系数随着曝气量的增加先增大而又减小。因为在低气量的条件下,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大,含气率增大,相应地增大了气液接触面积;而当气体流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曝气产生的气泡直径变大,上升速度快,气泡更易于逃逸,使氧转移系数降低。 在一定的填充比的情况下,一方面由于填料占据本来的一部分液体空间导致反应器内含气率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填料切割气泡的作用使气泡直径变小而增大转移系数。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气量为
3 小结
①在移动床反应器氧转移效率的各项影响因素中,曝气量的影响最大,但同时也不可忽略其他影响因素。 ②权衡反应器流体状态和经济因素后,实验中LT与LB值均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