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百度 谷歌 雅虎 必应 搜狗 搜搜
公司 产品 导购 样本 名片 视频 图片 新闻 技术 黄页
防止污染企业进入中国西部的对策
1 污染企业进入经济落后地区的实例 1.1 印度的拆船业 近年来,欧洲尤其是挪威每年将大量的旧船卖给印度的一些拆船企业拆掉。在印度西海岸长达10km的阿朗海滩上,每天大约有4万名劳工冒着生命危险从事拆船的作业。大量的石棉粉、毒烟在时刻侵蚀着这些没有任何劳动保护的工人的肌体。被拆卸的船体钢板随时可能倒塌,频繁发生的事故不断地在吞噬着这些劳工生命。据报道,这里平均每天有100起事故发生。欧洲的造船业有着严格的操作以及技术规定,但对于拆卸旧船,却没有任何的规范。有些欧洲国家的政客,不仅将亚洲视为富国的垃圾场,而且还将穷国例如印度的拆船业说成是“穷国赚了富国的钱”,对这种污染而造成的后果根本不予考虑。例如,挪威贝廷斯公司的代表就直言不讳地说:“处理拆卸旧船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买方的事,与卖方没有关系,这里是市场决定一切,我们只是将旧船卖给出价最高的厂家,我们并没有干什么坏事”。 1.2 菲律宾的铁矿石烧结厂事件 此事的始作俑者是日本千叶市的川崎炼铁厂。川崎炼铁厂的铁矿石是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巴西进口的。这些矿石要经过精选和烧结才能被用于炼铁,但在烧结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质。1975年5月,一些被认定是公害病患者的千叶市居民将川崎炼铁厂告上了法庭,强烈要求关闭污染严重的炼铁厂。同年9月,川崎炼铁厂败诉,随即将这个烧结工厂转移到了菲律宾。这个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公害输出事件在当时的日本被认为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对于川崎炼铁厂而言,既将大量排放氧化硫、氧化氮粉尘物质的污染源转移到了其他国家,不再担心本国的居民遭到污染,又有充分理由向世人宣称,这是为不发达的菲律宾提供了赚取外汇和工人就业的机会。 1.3 印度的博帕尔农药泄露事件 美国的联合碳化物公司(UNION CARBIDE)于1969年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