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冲污治理苏州的水环境
论文作者:薛朝霞1,汪翙1,阮晓红1,冯骞1,蒋小欣2
摘要:通过对苏州外城河引水进行水污染治理的可行性研究,讨论了引水冲污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环境和社会效益及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 引水冲污 污染源 环境效益
1 引水的主要技术问题 ?
1.1 引水水源及引水路线的确定 苏州位于太湖流域的中心区域,以平缓的平原地形为主,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总趋势,其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湖荡密布。根据苏州地区的地形特点及水流特性,苏州市引水冲污的水源可为长江、太湖、京杭运河及阳澄湖。? 长江最大洪峰流量为9.26×104m3/s,最小洪峰流量为0.462×104m3/s,多年平均洪峰流量为2.87×104m3/s。长江水量充沛,水质良好,自净能力强,长江江苏段水体水质基本在Ⅲ类以上。太湖流域面积达10000km2,湖面面积为2340km2,容量为50×108m3,多年来由于上游补给水不理想,加上沿湖城市污水排放失控以及周边农田使用化肥、农药造成近岸水域受到污染,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当然,若实施“引江济太”,则太湖水质可望有所改善。京杭运河的交通污染已不容忽视,再加上近年来运河两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运河成了城市的泄污通道,京杭运河苏州段的水体水质基本为Ⅴ类。阳澄湖位于苏州市东北面,水质较好,但进出阳澄湖的大小河道无以计数、难以控制,使水量补给较为困难。 根据以上分析,“引江济太”后的太湖可作为苏州的引水水源,但是苏州对太湖没有直接调控的权力,实施从太湖引水比较困难。长江具有良好的水质及充沛的水量,并且望虞河将作为“引江济太”的清水通道,其水质不低于Ⅲ类。据太湖局《引江济太调水试验方案》的分析,望虞河在一般水情年份下的引水量可达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