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的改性及其印染废水中的应用
1物理性质 甲壳素(Chitin)也称“几丁质”、“壳多糖”、“甲壳质”等等,是虾、蟹和昆虫等外壳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类的翅膀和外壳中,也存在于真菌和藻类的细胞壁中。甲壳素若脱去分子中的乙酰基,就转变为壳聚糖(Chitosan简称CS)。壳聚糖的化学名称为(1,4)-2-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是白色无定形、半透明、略有珍珠光泽的片状固体,因原料不同和制备方法不同,相对分子量也从数十万至数百万不等,是直链型高分子多糖化合物。壳聚糖的氨基被氢原子质子化后失去形成氢键的能力,整个分子柔性相对增强,因此可溶于pH值小于6.5的稀盐酸、硝酸等酸性水和大多数有机酸,但不溶于稀硫酸和稀磷酸。 壳聚糖无毒、无害、安全可靠,分子链上的氨基和羟基都是很好的配位基团,使其具有很多纤维素不具有的用途,它既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鳌合剂,可与重金属离子如Hg2+、Cu2+,Ag+形成稳定的鳌合物,又是一种天然的阳离子絮凝剂,能使水中的悬浮物凝聚而沉降。2化学性质 壳聚糖分子链的糖残基上含有羟基和氨基,因此壳聚糖的化学改性即可以在羟基上反应,又可以在氨基上反应。壳聚糖上有两种羟基,一种是C6—OH,这是一级羟基;另一种是C3—OH,这是二级羟基。C6—OH既是一级羟基,在空间构象上来说,又可以较为自由地旋转,位阻也小,而C3—OH既是二级羟基,又不能自由旋转,空间位阻大些,所以一般情况下C6—OH的反映活性大于C3—OH。另一方面,在壳聚糖的糖残基上,氨基活性又比一级羟基的活性大。所以一般而言,反应活性氨基>C6—OH>C3—OH。当然,这只是壳聚糖本身的三种官能团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