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流行的污水处理工艺有曝气法(常规活性污泥法)、AB法、氧化沟法、SBR法、A2/O法、A/O法、UNITANK法等这些工艺都是从活性污泥法派生出来的悬浮生物 处理法。现分述如下:
(1)普通曝气法(常规活性污泥法):普通曝气法是出现最早的工艺,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因为处理效果好,污泥负荷高,池溶积小,电耗省,但普通曝气法不具备脱氮除磷功能,仅能满足BOD5、CODcr、SS三项出水指标。
(2)SBR法(序批式);一般由一组四池组成轮换进水、曝气、沉淀、撇水、静置,本工艺原本是原始处理方法,在现代技术中,可理解为厌氧 (除磷)、好氧(去除BOD5及硝化)、缺氧(脱氮)、沉淀(去除SS)集于一座池子中,沉淀的污泥保留在池子中而省去污泥抽升回流工序。该方法使用于水量、水质排放均匀的工业废水可省去调节池,节省投资。但对大型污水处理厂没有优越性。
(3)氧化沟法:氧化沟实际上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环状的曝气渠道中不断的循环流动,又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原始氧化沟属延时曝气,不设初次沉淀池,污水达到硝化阶段,污泥相应得到好氧处理,量少且熟化了,氧化沟用转刷表面曝气,管理简单。原始氧化沟是间歇运转,60年代发展为连续运转,增设二次沉淀池的工艺,将曝气和沉淀分开,继而出现多种工艺。近代又增加了DE式、DT式,增加了前置厌氧区和后置沉淀池、回流系统,具备了脱氮除磷功能,电耗较大,经常运转费用偏高。
(4)A2/O法:常用的脱氮除磷的工艺为A2/O(厌氧、缺氧、好氧)法。磷在厌氧区释放,在好氧区吸收,达到除磷目的,污染物在好氧区被氧化降解,去除COD和BOD,同时在硝化菌作用下,有机氧转化的氨氮继转化为亚硝酸氮和硝酸氮,含有硝酸氮的大量混合液回流到缺氧区进行反硝化脱氮。污泥回流,污泥处理工作量大,节能差。
(5)AB法:即吸附和
(6)UNITANK法:此工艺是以活性污泥法为基础的一种新工艺。特点是 将曝气和沉淀组成一体的新工艺。将池子分成若干格,首末两端交替曝气和沉淀。该方法不具备脱氮除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