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整理和涂层整理等利用物理技术增加整理液浓度,降低给水量,提高整理剂利用率,从而减少污染和污水排放,有利于印染环保。 1.泡沫整理 泡沫整理就是采用尽可能多的空气来取代配制整理液或染液时所需要的水,将整理剂或染色化学药剂制成泡沫体,然后强制泡沫扩散到被加工织物的表面并透人织物内部。由于空气降低了整理浴的含水量,这样可以节约染化料,减少污染物和废水的排放。如果织物焙烘后不经水洗,该工艺可基本无废水产生。 (1)发泡剂的选择及工艺:泡沫整理的轧液率仅为15%一30%,泡沫的发泡率一般为2%-20%,密度为0.2—0.05g/L,发泡率越低,则泡沫含液量越高;发泡率越高,则泡沫含液量越低。发泡率的大小应视被加工织物,车速等因素确定。 发泡剂决定了泡沫的特性、泡沫的结构和输送至织物的分散均匀性。配方中所有组分必须容易起泡。其离子活性应能与混合物中所有的其他化学组分相容,同时对色牢度和整理质量影响非常小。 ①泡沫的直径:实际使用中泡沫应尽可能小,泡沫的液膜应尽可能薄,越厚越易排液。一般泡沫直径应控制在50—450um之间,这样的泡沫有较好的机械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当泡沫直径逐渐变大时,其稳定性就随之变差,液体容易很快地向泡沫的表面泳移而导致泡沫破裂,特别是在进行泡沫染色时,大气泡常常会在织物表面产生“露白斑点”,从而影响染色质量。同时,由于泡沫直径增加,其发泡率便随之下降。 ②润湿性:在进行泡沫涂敷过程中,要求泡沫能很快地被纤维所吸收。例如,在棉织物上进行活性染料泡沫染色时,活性染料能很快被棉纤维吸收,但如果在疏水性的涤纶织物上进行分散染料的泡沫染色时,涤纶的表面则很难润湿,而且残留在纤维表面的泡沫会影响产品质量。因此,要求泡沫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表面活性剂是比较有效的发泡剂,其中十二醇硫酸酯钠盐发泡性较好,用少量便可获得高发泡率的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