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环保 >

涤纶碱减量废水处理现状简析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1日

0前言

据资料统计,“十五”期间浙江、江苏、广东省印染生产量占全国的76%;纺织印染业集群的区域,占该地区全部工业的50%以上。这些地区尽管发展速度较快,但量的扩张远远高于质的提高,产品大多数以中、低档为主,产品整体结构不理想,没有形成新型的产业集群形态,并因多种原因,给当地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最典型的案例当属涤纶仿真产品。

近几年。虽然新型纤维仿真面料更新换代,碱减量工艺应用比例大幅减少,但随企业的新建和扩建,重度碱减量工艺产品的绝对总量并没减少。据不完全统计,仅浙江萧山和绍兴地区,每年就有近20万t聚酯被分解而进入水体。

这种情况已引起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已对这类资源型、污染型的企业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改造、优化升级措施。

1涤纶仿真产品生产中的环保问题

目前碱减量生产工艺有间歇式(碱减量槽)和连续式(碱减量机)两种基本形式,其加工工序大体相同,工艺流程则为:开幅定形一碱减量一水洗斗酸洗中和一清洗不同碱减量加工工艺产生的废水水质和水量有所不同。间歇式碱减量槽所排废水的CODCr浓度高,约为40000mg/L,若反复回用,再经初沉,CODCr最高可达3.4×106mg/L。但间歇式产生的废水量少,分流后约占企业生产总用水的5%,污染负荷对CODCr的贡献占生产全过程的1/2~2/3。连续式碱减量机所排废水的CODCr浓度虽约为8000mg/L,但废水量约占企业生产总用水量的25%,故污染负荷总量对CODCr的贡献比例与间歇式基本相同。

涤纶织物进行化学剥蚀减量时,剥入水中的污染物主要组分为乙二醇、对苯二甲酸钠盐单体及部分低聚物,减量率一般为15%一25%,重度减量率可高达35%。这些有机物呈钠盐形式溶于碱液中,有一定水溶性,因此较难从水中去除。

碱减量废水五色略浊,碱度大,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微生物可降解性差,若将其直接与其它生产废水混合,即

使将CODCr稀释至1000—1500mg/L,其主要组分仍对微生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显微镜观察分析表明,该类水生化处理时,菌相结构易分散破碎,水质易浑浊。

国外资料显示,分解此类有机污水,生化停留时间为l一2周,有的甚至长达]月。而我国绝大部分印染企业和集中污水处理厂的生化停留时间仅1—2d,只能去除易生化的有机物,因而仅对持久性的对苯二甲酸起到稀释作用。因此,在碱减量废水进入污水生化处理设施前,若没有合理的预处理工艺和设施去除此类有机物,要达到污水的环保排放是不可能的。

2碱减量废水处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2.1碱减量废水处理现状

十年前,笔者曾与上海师大环境工程研究所合作,对碱减量废水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并在某企业实施工程运行(专利申请号97106539.x,中国专利CNll76226,公开日期:1998.03.18),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碱减量废水通过图1所示方法预处理后,对苯二甲酸总去除率达到99.7%,去除了持久性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上清液再并人印染等其它废水中,大大提高了可生化性,为保证整体污水处理的出水高效稳定达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图1碱减量污水连续处理工艺流程

上述方法尽管已在部分企业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和应用,但由于众多客观原因,真正能使预处理设施长期正常运行的仍只占少数。有些企业往往将碱减量(无色)废水与生产冷却水混合,视为清下水直接通过雨水管排人河道,造成内河水质严重恶化;有的则与其它(染色)废水混合,通过纳污收集管超标排人集中污水处理厂。由于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对苯二甲酸,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出现水质性超标,造成微生物中毒,生化失效,实际处理量也因此远低于设计处理能力。为使出水达标,污水处理厂不得不用大量投药的方法进行补救,但因成本问题及趋利行为,这只能是短期应急之策,巨大的环境风险隐患依然存在。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