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织物由于其优良的性能而成为当前使用量最大的合纤织物,其中很大一部分涤纶产品是由于采用碱减量工艺提高了品质而得到消费者的欢迎,碱减量生产是利用较高浓度的烧碱溶液在一定温度下(100—130℃)对涤纶织物进行化学反应,在减量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不但量较大,而且杂质浓度高,例如以15%的减量率计算,若一缸织物重380kg,减量下来的分解物就达到380kg×18%=68。4kg,并且还残留大量的烧碱,加剧了印染废水排放压力。如果直接排放,减量过程产生的聚酯分解物、低聚物和残碱将极大地增加废水的COD值和pH值,实际上聚酯分解物和低聚物也是一种工业原料,若能加以回收利用,不但能降低印染厂废水排放浓度,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能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是件有意义的事。1.碱减量废水污染物分析和回收原理 聚酯纤维(涤纶)在烧碱的作用下表面发生水解反应形成小分子量的聚酯分解物从纤维上剥离,同时涤纶纤维上的低聚物也在减量时大量溶解于水溶液中,因而,首先我们看一下减量配方。 染缸减量和间歇式减量机减量工艺配方: NaOH36ºBe’ X% 抗静电剂SN 0.2g/l 温度: 100—130℃ 时间: 30—40min 连续碱减量机减量工艺: NaOH 22—36ºBe’ 温度: 115—140℃ 时间: 4—10min(车速20一60m/min) 为了防止涤纶纤维强力的过度损伤和降低生产成本,减量配方中一般不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采用染缸或间歇式减量机减量时,有时添加少量的减量促进剂,最常用的是抗静电剂SN,故碱减量溶液里除了烧碱和水之外,有时还有抗静电剂SN。 在碱减量条件下,涤纶纤维上低聚物溶解到减量浴中,碱和纤维反应后产生聚酯分解物,除了配方中加入足够量的抗静电剂以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