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最主要的常规能源,约占总能耗的90%。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按照目前探明的经济可开采储量以及年开采速度,估计的可开采年限多则数百年,少则只有几十年。
我国是一个能源资源大国,更是一个人口大国。按人口平均的能源资源占有量来计算,我国又是一个能源资源贫国。尽管许多人都认为,21世纪的能源开发应实施多元化战略,大力开发替代能源,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发新能源的前景固然广阔,但是节约能源在现阶段更加可行并且潜力巨大。应该将节能视为煤、油、气和水能之后的“第五能源”,讲究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坚持能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在许多工业过程中都是通过直接燃烧而加以利用的,也就是首先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为燃烧产物烟气携带的热能,然后再通过各种转换装置将烟气热能转换成为动力或通过各种换热设备将烟气热能传递给各种热媒供生产、生活之用。由于热能是有品位高低之分的,而用户对热能品位要求差别很大。如果将高品位的热能直接用于只需低品位热能的场合,就会造成所谓的“大材小用”,导致可用能的损失。实际工作中,如何在烟气热能的利用过程中尽可能做到能级匹配,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低品位热能,提高系统热效率、节约能源,是热能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所在。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由于技术的落后,更在于节能意识的淡薄以及国家节能政策落实的不完善或不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