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臭氧法 臭氧法将活性污泥与臭氧化技术相结合,在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中增加一套臭氧处理装置,对产生的污泥进行臭氧化,然后输回到反应器中,见图1。 图1 臭氧无剩余污泥处理工艺流程 在此工艺中,剩余污泥的消化和废水处理在一个曝气池中同时进行。污泥内的微生物经过臭氧氧化成为有机物质,随后在生物处理中被降解。臭氧可破坏不容易被生物降解的细胞膜等,使细胞内物质能较快地溶于水中;同时,臭氧还可氧化不容易水解的大分子物质,使其更容易为微生物所利用。Yasui等[10]研究表明,当曝气池中的臭氧剂量为10 mg/(gMLSS·d)时,剩余污泥产量可减少50%;达至20 ms/(gMLSS·d)时,则无剩余污泥产生。有研究表明,臭氧处理污泥的循环率保持在30%左右,是保证“零”污泥的条件,即由臭氧处理过约1/3的污泥在曝气池内被生物无机化(气体化),则残余的2/3又变换为活性污泥。因此,只要操作得当,可使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净增污泥量与无机化污泥量相等,从而达到无剩余污泥的目的。3.3微生物捕食法 印染废水生物处理法中的废水为微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和繁殖场所,没有一种单一的微生物能够利用污水中存在的全部众多的化合物作为底物,因此可建立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形成细菌一原生动物一后生动物食物链。在食物链的最高端污泥被转化为能量、水和二氧化碳,从而使污泥量减少。Janssen等人[11]的常规活性污泥工艺中投加和不投加后生动物,以及加设和不加设填料载体的对比研究发现,利用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浓度计算,在蠕虫存在下,污泥产量为0.15 g MLSS/g COD;而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污泥产量为0.40 g MLSS/g COD。 由于常规的曝气池不利于食物链的建立,不能真正实现污泥的减量。若将传统方法进行改进,创造适合微生物生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