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祥章,齐爱玖,宋守清
印染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据资料不完全统计, 全国印染废水每天排放量为3×10 6~4×10 6m3。且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 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近年来由于PVA 浆料、人造丝碱解物、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 使得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中污染物变得越来越复杂, 处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印染废水在处理工艺技术上难点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COD 浓度难以降解, 二是高色度废水难以脱色。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主要分为两大类: 物化法: 加入絮凝剂进行沉淀或气浮, 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由于加药费用高、去除污染物不彻底、污泥量大并难以进一步处理, 会产生一定的二次污染, 一般不单独使用; 生化法: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 使污水中有机物降解、吸附而去除。由于近年来, 大量难生化降解有机物进入印染废水, 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已受到严重挑战。根据《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7- 1992) , 除Ⅲ类废水排放指标变化不大外, 国家增加了I 类和Ⅱ类印染废水BOD、COD、色度、悬浮物、氨氮、苯胺类、二氧化氯等指标的排放限定。印染废水达标排放是印染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开发经济有效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成为当今环保行业关注的课题。1 酶催化技术由于传统的生物方法对印染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往往不够理想,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化环境污染问题, 探求高效、低耗、投资省的印染废水处理新技术已日显重要。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将环境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发展, 产生了生物强化技术, 所以以环境生物技术为新技术体系解决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乃至未来发展的方向。酶与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环境生物技术中重要的部分, 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1.1 酶催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现状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