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稳,宋伟,郑瑞印
0引言常州某印染小区废水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运行,废水来自23家印染企业的生产废水和一个住宅小区的生活污水,废水经调节池混合后,CODCr质量浓度在800~1000mg/L间,BOD5质量浓度为200~300mg/L。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工艺为:调节水解池+混凝沉淀+活性污泥法+二沉+混凝沉淀。其中活性污泥法采用推流式,正式运行以来,污泥指数(SVI)常年在150mL/g以上,运行初期,常因污泥过度膨胀影响出水水质,在长期的防止污泥膨胀的实践中发现:将SVI控制在160~260mL/g之间,不但不会引起污泥流失,反而出水清澈,悬浮物极少,在此称之为“污泥丝状菌微膨胀”。
1 污泥膨胀产生原因分析正常的活性污泥结构较稠密,沉降性能好,当丝状菌生长繁殖过多时,菌胶团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众多的丝状菌伸出菌胶团表面以外,使污泥体积膨胀,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根据丝状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和基质种类要求的不同,可将丝状菌污泥膨胀划分为5种类型:低基质浓度型、低DO浓度型、营养缺乏型和高硫化物型和pH平衡型。这5种类型的污泥膨胀占目前所存在的污泥膨胀问题的绝大部分。针对这些污泥膨胀问题,较多的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说。如:表面积/容积比(A/V)假说、积累/再生(AC/SC)假说、饥饿假说等,其中最被广泛接受的假说是表面积/容积比(A/V)假说。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成因为系统综合环境,它有利于丝状菌的生长,但不利于菌胶团的生长,会导致丝状菌成为优势菌种而大量繁殖。下面从污泥丝状菌膨胀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分析该厂污泥膨胀的原因。1.1 污泥负荷由于印染废水可生化性差[ρ(BOD5):ρ(COD)≈0.3],设计时采用低负荷的延时曝气法,单位MLSS的BOD5污泥负荷为0.12kg/(kg·d),每周测定1次BOD5值,半年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