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环保 >

中国制革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3日

前 言我国目前制革行业年排放污水在1 亿 t 以上,年排放的有害物质,铬3 500t ,硫5 000t ,化学耗氧量15 万t。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日趋严格,特别是今年四川连续2 次发生的沱江水污染事件,凸现出制革环保形势的脆弱和制革废水治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1 废水处理难度呈增加趋势我国制革工业多年来大力推行制革企业结构性重组,以及推广清洁生产,新工艺、 新材料和新设备的不断开发和投入,使制革工艺的耗水量明显下降。但是,随之而来的废水中,各类污染物质的浓度大幅度增加。最突出的问题是废水的三大指标COD、S2 - 、NH3 - N 浓度的上升,如牛皮制革企业,综合废水中COD 浓度上升到5 000~8 000mg/ L ,NH3 - N 浓度升到了500~800mg/ L ;浙江某猪皮制革企业废水中,S2 - 浓度一般在400~500mg/ L ,高峰时达到700mg/ L ;温州一家做二层皮的制革企业的NH3 -N 浓度达到1 200mg/ L ; 而且废水中总含盐量的增加值亦很大,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制革废水处理的难度和资金的投入。由于制革废水处理目前执行的是国家统一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 1996) , 按上述浓度估算,其COD、NH3 - N 指标的去除率必须达到98 %以上,治理难度不言而喻。即使技术上能够处理,但由于环保投入太高,运行成本居高不下,从环境及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企业很难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因此制革废水处理已成为制革行业发展的难点之一。由于制革行业的特殊性,除了企业增加环保投入,切实提高治理和管理措施及水平外,建议尽快制订制革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并使行业排放标准能做到切实有效的指导和控制制革废水的处理和排放。

2 铬鞣废液分隔治理相对弱化国外制革企业在废水治理中,严格地将含铬废水如鞣制、浸酸、复鞣、挤水等

工序的废水全部收集,采用加碱沉淀的方法除去铬后,再与其它废水集中处理。这样有利于综合废水处理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制革污泥不含铬,也有利于污泥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而国内多数企业对含铬废水的处理设施形同虚设,没有认真实施,给制革废水处理带来的后患无穷。只有部分企业对铬浓度高的鞣制工序废水单独收集并回收铬,而其它低浓度的含铬废水并入综合废水去处理,在处理中必然导致铬重金属离子进入生物处理系统,而使微生物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影响处理效果,同时铬进入污泥后不利于污泥的无害化处置。铬进入生物处理系统造成污泥中毒的现象,在浙江海宁、温州等地均有发生,严重时造成污泥大量流失,造成处理设施瘫痪,损失严重,教训十分深刻。因此必须由行业设计部门牵头,尽快制定制革废水设计规范,使承接制革废水治理的设计单位有章可循;管理单位也要尽快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杜绝含铬废水进入生物处理系统,同时建议在制革工业集中地区,建设含铬污泥集中回收厂或有毒有害废弃物处置中心,并制定相关制度,确保避免产生含铬污泥无序堆放,无路可去的状况。

3 生物处理技术选择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