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环保 >

稳定塘改进措施研究进展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8日

李松,尹海龙, 薛红征

早在三千多年以前, 人们就采用池塘处理污水。美国第一个有记录的塘系统是1901年德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市修建的。欧洲最早且至今仍在运行的塘大概是192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慕尼黑市建造的塘, 处理该市生化处理厂的出水, 即作为三级处理用。我国也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稳定塘技术的应用研究。稳定塘具有显而易见的优点:①可充分利用地形, 工程简易, 基建投资省;②管理简单, 运行维护费低;③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 处理效果稳定, 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营养物质;④无需污泥处理;⑤可实现污水资源化, 使污水净化和综合利用相结合。因而, 稳定塘已经不仅是一项污水治理技术, 更是一种污水回用和资源回收的技术, 更符合现代环境思想的要求。但稳定塘也存在诸多缺点, 如:①有机负荷低,占地面积大;②环境条件较差;③污泥淤积, 使有效池容减小;④处理效果受气候条件影响大;⑤悬浮的藻类使出水COD较高, 导致稳定塘在我国的应用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目前我国的各类稳定塘的运行情况, 基本上是“ 三三制” , 即1/3正常运行, 1/3间断运行, 1/3停止使用.为了克服稳定塘的缺点, 国内外的学者们提出了下述种种改进措施, 减小了稳定塘的占地面积, 改善了其环境条件, 使稳定塘工艺处理效果更加稳定可靠。

1 提高有机负荷, 减小占地面积稳定塘内生物浓度低, 处理负荷小, 可以通过改进供氧条件(如减小塘深、机械搅拌、跌水坡等)、改进水力条件(加入导流墙)、提高微生物浓度加入载体)、控制出水等途径来提高处理负荷, 减小气候对处理效果的影响。1.1减小塘深、机械搅拌高效稳定塘通过减小塘深, 机械搅拌强化藻类的增殖, 产生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 形成更紧密的菌藻共生系统, 使有机物、氮、磷、病原体等污染物得以有效去除。高效稳定塘的深度控制在0.

3~0.6m, 同时利用连续搅拌装置来促进污水与藻类的混合, 从而加快生物反应、调节溶解氧浓度、均衡水以及促进氨氮从水中逸出, 这样能更有效地去除有机物。高效稳定塘的细菌平均停留时间只有4~10d, 较普通稳定塘的停留时间短了7.1倍, 大大节省了占地面积。在六十年代初由Oswald设计并在Seehrl建造了第一座高速率藻类塘以来, 美国、德国、法国、新西兰、以色列、南非、新加坡等国家先后有了高速率藻类塘的应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1.2跌水曝气自然跌水曝气无能耗, 维护管理简单, 在稳定塘系统落差地势变化较大的情况下, 采用连续的跌水坡可以增强曝气效果, 提高出水DO, 为实现污水从厌氧处理到兼性和好氧处理的最佳流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某市某稳定塘系统采用连续的跌水坡, 每一次跌水曝气或漫流曝气后, DO值都有一定的提高, 图1给出了稳定塘系统值的变化网。图1 某市某稳定塘系统值的变化1.3 导流墙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