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泥膨胀的发生试验从 2001年 11月开始运行 ,原水为洗浴废水 ,目的是探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 ( MBR)的膜污染问题。2003年 5月 ,由于受“非典 ” 的影响 ,使得取水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于是将原水改为模拟生活污水。 MBR进水水质的变化如表 1所示。改变进水水质后 MBR共发生了二次污泥膨胀 ,此间污泥变黑 ,反应器内产生了大量的泡沫并不断溢出 ,污泥沉降比由原来的 30%升高到 98% ~99% ,污泥的沉降性能极差。SV I值呈上升趋势 ,最高达 300 mL /g,污泥膨胀非常明显。镜检发现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呈减少趋势 ,污泥结构松散 ,颜色逐渐变深并有很多菌丝伸出 ,丝状菌长约 100~300μm,直径约 0 . 7~1 . 3μm。
2 污泥膨胀对运行效果的影响2.1 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 ,污泥膨胀对 COD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 ,发生污泥膨胀后 MBR对 COD的平均去除率仍高达 92 . 8% ,但生物去除 COD的效率有所降低。与 COD去除情况相似,污泥膨胀对 MBR去除 BOD的效果影响较小 (对 BOD的平均去除率为 95 . 9%)。在 MBR中膜的截留作用对氨氮去除的贡献非常小,故 NH3 - N基本靠微生物去除。由于发生污泥膨胀时的溶解氧只有 0 . 7 mg/L,使得硝化过程受到较大影响,导致对 NH3 - N的去除效果很差 (见图 1)。
2.2 对膜污染的影响发生污泥膨胀后,膜对 COD的去除率从 13 . 2%增加到 27 . 8%,膜污染加重 ,膜通量急剧下降 ,膜阻力上升速率提高了近 5倍 ,在达到同一压降 ( 0 . 05MPa)的条件下工作周期缩短了 2 /3 (见图 2)。
3 原因及控制措施由表 1可知,后期进水 COD值为前期的 3~4倍,BOD5为前期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