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环保 >

好氧颗粒污泥在生物强化除磷中的应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3日

吕娟,陈银广,顾国维

污泥颗粒化是微生物细胞间自身固定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特定的工艺条件下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与载体或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形成大而密实的颗粒状污泥聚合体。UASB反应器中培育出的厌氧颗粒污泥已被成功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中,但是存在启动期长,操作温度高,不适于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且脱氮除磷效果不理想的缺点。为克服上述缺点,研究者们又开展了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实验研究发现好氧颗粒污泥不但可去除COD且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EBPR(生物强化除磷)是目前常用的生物除磷工艺,运行经济,但该系统一般利用活性污泥除磷,需要较大的反应容积,另外在EBPR的实际应用中也发现了不明原因导致的除磷失败现象。若能将好氧颗粒污泥代替传统活性污泥运用于EBPR中,则可解决EBPR系统占地面积大、污泥膨胀、产泥量高以及二次释磷等问题。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参考文献,通过对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分析,探讨产生除磷现象的原因,以期为深入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的除磷功能提供理论知识。

1好氧颗粒污泥的特征1.1物理特征好氧颗粒污泥一般为橙黄色,表面光滑,外观为相对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其直径在0.5~1.5mm之间,纵横比为0.76,形状系数稳定在0.45。颗粒污泥的SV(沉降速度)值与其大小和结构有关,一般在30~70m/h之间,约为传统活性污泥SV值(8~10m/h)的三倍。因此,与传统活性污泥相比,好氧颗粒污泥可以保证更多的微生物停留在反应器中,从而加快污染物的降解速度,使反应器结构相对紧凑。颗粒表面为致密的由微生物组成的膜状结构,内部为疏松的网状,有较大的空隙,在通风好氧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吸附碳源的能力。1.2化学组成和生物学特征好氧颗粒污泥主要包含六种元素:C、H、O、N、S、P,以及少量的Ca、Mg、Fe等金属元素。EPS(胞外聚合物)是颗粒污泥的重要化学组成,主要由多聚糖、蛋白质等物质组成,以纤维状

相互缠绕成絮状体或形成高密度状的颗粒基质,具有黏连作用。相邻细胞的EPS吸附周围的有机、无机物质形成交错的网状结构,起到阳离子桥的作用,强化了颗粒污泥的结构,EPS强化污泥颗粒化的过程见文献。研究发现Ca2+含量的增加对颗粒污泥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首先,Ca2+能将带负电的基团束缚在微生物表面和EPS分子上,起到搭桥作用,从而促进微生物聚合;其次,添加有Ca2+的颗粒污泥胞外可产生更多的多聚糖,使多聚糖在颗粒污泥中的含量由41mg/gVSS增加到92mg/gVSS。多聚糖能够形成一种坚固的粘性框架结构,有利于污泥颗粒化;同时,多聚糖中的OH-等基团与Ca2+的相互作用形成牢固的类凝胶聚合物进一步加强了颗粒污泥结构的稳定。

2好氧颗粒污泥除磷探讨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