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环保 >

复级裂解处理沉淀池的设计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3日

复级裂解处理沉淀池的设计设计离散型颗粒沉淀时,截留速度和沉降时间是必须给出的。截留速度和沉降时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试验确定。以此确定沉淀池的面积和水深。图1 去除率与t的关系 图2去除率与表面积的关系沉淀池设计应在考虑沉淀池内水的流量及流速分布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均匀程度;沉淀池容积不可能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同时还应考虑了温度变化、风向、池进出口影响等因素,这些都可能引起悬浮颗粒沉降效果的下降。因此在设计该沉淀池时,将表面负荷率乘以1/(1.25~1.75)的系数,沉降时间t乘以1.5~2.0的系数。图3 颗粒沉降轨迹1-离散颗粒 2-絮凝颗粒悬浮颗粒沉降过程中,絮凝颗粒之间互相碰撞、聚集,改变了颗粒原来的大小、形状及密度,颗粒沉降速度也随之改变。在沉淀池中颗粒沉降轨迹是一条曲线,其去除率不仅同截留速度有关,还与沉降时间有关。二沉池污泥、混合污泥及高浊度废水在沉淀池中的沉降特性,如图1所示。即沉降开始后,立即出现清水层A,它与下面的悬浮B(浑液面)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界面,在图中表示为1-1面。悬浮层B为受阻沉降层,该层内浓度均匀,在形成1-1面的同时,沉淀池底部出现密实层D,其中悬浮物浓度也是均匀的;B层与D层之间是过渡层C,其悬浮物浓度由上向下逐渐增加,C与D层之间分界面称为2-2面。1-1面以vs速度下降,2-2面以v速度上升,从沉降开始,历时t2后,两个面相遇,C层消失。此时D层浓度变为C,处于临界浓度,此时D层开始压缩。图4 区域沉降图 5沉淀池中没泥分布示意图A-清水层 B-受阻层C-过渡层 D-压缩层


1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