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各省电子、纺织印染、喷漆、制鞋、树脂工艺等苯类有机溶剂使用工业得到蓬勃发展,甲苯等有机溶剂的使用从量到浓度均有不同程度扩大,有机溶剂促进了各种产品性能和功效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了有机废气的污染。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环发[2006]103号)确定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将挥发性有机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研发纳入其中,并促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形成具有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综合治理将成为确保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而以苯类等有机物为代表的有机化学溶剂又是一种较为贵重的原料。所以选择与采用一种有效途径,将其生产过程散发出的有害废气进行收集,并回收原料有机溶剂,是利国利民的措施。不仅可减少苯类有机物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可减少原材料的投入。一定意义上对行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积极的贡献。
2.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状况 目前国内外对苯类有机废气的污染治理主要也是采用各种方法加以治理以减少废气对人类与周边环境的污染。国内外主要处理方法有:冷凝法、吸收法、燃烧法、催化法、吸附回收法等。 冷凝回收法是把废气直接导入冷凝器或先经吸附后,解析的浓缩废气导入冷凝器,冷凝液经分离可回收有价值的有机物。采用冷凝法要求废气中有机物浓度高、温度低、风量小等。该法需要有附设的冷却或冷凝设备,投资大、能耗高、运行费用大,冷凝后尾气仍然含有一定浓度的有机物,需进行二次低浓度尾气治理。 吸收法可分为化学吸收及物理吸收,物理吸收使废气中一种或几种组分溶解于选定的液体吸收剂中,这种吸收剂应具有与吸收组分有较高的亲和力,低挥发性,吸收液饱和后经加热解吸再冷却重新使用。本法适合于温度低、中高浓度的废气,需配备加热解析冷凝等回收装置,装机体积大、投资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