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荣,卫 军,周建东,陈季华
0 前言印染废水组分复杂(主要含有残留染料、助剂、酸碱调节剂以及某些重金属离子),且色度高、有毒物质多,化学需氧量(COD)较高,而生化需氧量(BOD5)较小,可生化性差,是当前国内外公认的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印染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以上方法虽然有效,但耗资大、运行费用高,并受适用条件限制。目前,国内外以生物处理,尤其是好氧生物处理为主,且以接触氧化和表面加速曝气法占绝大多数。好氧生物处理印染废水,BOD去除效果明显,一般可达80%左右,但COD和色度去除率不高。另外,近年来随着化纤织物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发展,印染废水含有大量PVA浆料和新型助剂等降解物,使印染废水COD达到2 000~3 000 mg/L,而且BOD/COD由原来的0.4~0.5下降到0.2以下,处理难度增加。原有生物处理系统COD去除率由70%降至30%左右,甚至更低。针对上述情况,高效、低能、省投资是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高浓度活性污泥法、间歇活性污泥法(SBR)、生物与物化串联等方法,克服了传统工艺部分缺点,提高了COD和色度去除率,但仍存在去除效率不高、效果不稳定、污泥处理难的问题。而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因低耗、高负荷、运行费用低和产生污泥少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印染废水厌氧降解菌20世纪30年代,人们发现乳酸杆菌能脱去着色乳制品的颜色,之后,关于细菌脱色作用的研究报道陆续出现。Yatona等,用假单胞菌、节杆菌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进行染料脱色降解试验。我国亦广泛开展了染料脱色菌研究。研究表明,微生物具有极高的降解有机染料能力。目前,分离得到的脱色微生物主要有真菌(酵母菌、曲霉、青霉)、藻类(小球藻、颤藻)和细菌(假单胞菌、芽孢杆菌、肠道菌、产碱杆菌、转化杆菌等),其脱色能力及最佳脱色条件各不相同。这三类微生物中,细菌在代谢
相关信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