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测试 >

服装材料的织物规格测定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3日

一、实验目的服装材料除了要求具备优良的外观品质外,对服装材料的尺寸规格也有较高的要求,具备优良的物理指标不但是保证服装材料的服用和加工性能的基础条件,而且是满足和达到服装造型需要及商品品质的重要保障。通过本实验,能够了解服装材料几个主要的物理指标的内涵,掌握检测服装材料几种物理指标的方法,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以便对所检测的服装材料做出正确的分析与评价,做好服装材料的选择、排料及裁剪工作。二、基本知识服装材料的技术条件,包括物理指标与染色牢度。物理指标是在一定组织规格下的长度、幅宽、重量、厚度、密度、纱支、断裂强度、缩水率、折皱回复率、磨损牢度、透气性等。鉴于本书的结构,在此实验中仅涉及材料的长度、幅宽、重量、厚度和密度。织物的长度一般用匹长来度量,即指一匹织物长度方向两端最外边完整的纬纱之间的距离。织物的匹长通常用米(m)为单位,【国际上也有用码(yd)来度量,1码=0.914米】,其匹长主要依据织物的种类和用途而定,此外还考虑织物织造机种、织物单位长度的重量和厚度、卷装容量、包装运输、印染后整理及制衣排料、铺布、裁剪等。 织物的宽度用织物幅宽来度量,即织物横向两边最外缘之间的距离。织物的幅宽通常用厘米表示【国际上也有用英寸(in)来度量,1in=2.54cm】。其匹长主要依据织物的种类和用途生产设备条件、产量和原料等因素而定。此外还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体型、以及服装款式、裁剪方法等。表4-1织物的匹长和幅宽的一般情况:织物的重量一般用单位长度重量或单位面积重量来度量,即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内所包含的含水量和非纤维物质等在内的织物单位重量。织物的重量以每米克重(g/m)或以每平方米克重(g/m2)为计量单位。织物的重量不仅影响到服装材料的加工性能及成本核算,而且是正确选择服装材料,满足和达到服装服用性能和造型要求的重要参考指标。通常依据织物的重量将其分为轻薄型、

中厚型和厚重型三大类,例如以平方米克重计量:195g/m2以下的织物属轻薄型织物,195~315g/m2的织物属中厚型织物,315g/m2以上属厚重型织物。织物的厚度是指织物的厚薄程度,指织物在承受规定的压力下,织物两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织物的厚度一般用毫米或厘米为单位。织物的密度一般以织物的经、纬纱密度来表示,即指织物在无折皱和无张力情况下,经向和纬向单位长度内的纱线根数,织物的经、纬密度通常以10cm内经、纬纱根数表示,即以根/l0cm表示(国际上也有用根/in表示的)。织物的经、纬密度直接影响到织物的重量、透气性、保暖性、悬垂性、手感及身骨等性能,织物的经、纬密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几个部分中的服装材料物理指标检测受测试条件(温湿度)影响较大,必须对测试条件进行规定,才能保证检测结论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即规定在进行织物的检测之前,须将织物试样放置在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温度20±2℃,相对湿度65±2%)环境中进行调湿,直至达到平衡后,才能进行有关测试。具体方法是:在测定纺织品的物理或机械性能之前,将其放置于温带标准大气(温度20±2℃,相对湿度65±2%)下进行调湿。调湿期间应使空气能畅通地流过该材料,直到与空气达到平衡为止。自由暴露于上述条件流动空气中的服装材料,其每隔2小时连续称量的质量(重量)递变量不超过0.25%时,则可认为其已达到平衡状态。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