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测量有许多标准,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AS/NZS4399,我国的GB/T18830—2002,美国的AATCC183—1998、ASTM草案D13.65,英国的BS7914—1998、BS7949—1999以及PrENI3758等均是近几年制定的标准。早在1990年,澳大利亚就提出了太阳镜紫外线防护标准,1993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提出了防晒霜的相关标准。我国在1997年制定了织物抗紫外线测试方法GB/T17032—1997。1997年德国的霍恩斯坦研究所提出UV 801标准,以评估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授予合格的纺织品以防紫外线辐射标签。美国和英国也相继于1998年提出类似方法标准[1,3]。 紫外反射率越大或紫外透过率越小,表明织物隔断紫外线效果越好。紫外反射率反映抗紫外效果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如被测物表面光洁程度对反射率的影响等。而且从考虑隔断紫外线透过能力的角度分析,紫外透过率比紫外反射率对抗紫外效果的衡量更具说服力。测反射率通常用积分球法。测透过率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等。紫外线透过率1.标准检测方法我国标准GB/T 170321997《织物紫外线透过率的试验方法》,适用于各类织物。1、基本原理:采用辐射波长为中波段紫外线(其中主峰波长为297nm)的紫外光源及相应紫外接受传感器,将被测试样置于两者之间,分别测试有试样及无试样时紫外光的辐射强度,计算试样阻断紫外光的能力。 2、仪器: ①紫外光源:主峰波长297nm,辐射强度≥60W/m2。 ②紫外传感器:响应波长范围为290~320nm,检测量程为0~300W/m2。 3、试样准备:试样数量及尺寸应满足指标计算与仪器的要求,试样可不进行裁剪;如需裁剪,试样直径应大于20mm。4、实验步骤:①仪器预热30min以上,调零。②在无试样时,将
式中:I0—无试样遮盖时紫外线辐射强度; I1—有试样遮盖时紫外线透过辐射强度。 ②计算紫外线透过率的平均值及变异系数。 ③最终结果计算值的数值修约按GB 8170的规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