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织物经树脂整理后的温度范围控制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3日

树脂整理是用化学方法改变纤维的物理化学特性的一种方法。织物经树脂整理后能赋予防缩、防皱、硬挺、提高弹性等特种性能。目前,工厂中使用的树脂整理剂多数为氨基树脂,是一种热固型树脂或含氮的合成树脂。一般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含有氢原子的反应基因,能和纤维素纤维分子上的—OH基发生反应的官能团物质(有机化合物均以其分子中具有一定的反应基为其特征,这样的反应基如-OH、-NH2、-COOH、-CHO等统称为官能团或功能团)。织物经过这种树脂的初缩体水溶液时,由于树脂的分子量小而可溶性大,借助机械浸轧而渗透到纤维内部,然后通过烘干及焙烘而在纤维内部缩聚成高分子化合物,一经定形就不可逆。因此,纺织品在树脂整理中,除了根据织物品质与要求进行选用适当的树脂初缩体,还必须加入促进树脂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促使交联反应速度及降低反应温度。

因此,不同树脂初缩体在整理过程中都要经过预烘和焙烘,才能使树脂在有催化剂存在下和纤维发生反应,在织物上固着。预烘的目的是使织物浸轧树脂后,在80~100℃烘干条件下使初缩体干燥,所以温度不能过高,否则容易产生表面树脂,影响防皱性能,手感粗糙。经预烘后织物在较高温度下焙烘,才能确保树脂在织物上固着,并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如果焙烘温度过低或焙烘机上下温度不匀,轧辊两边压力不匀,轧液率不匀等等情况,都能使整理效果不理想。如手感软硬不一致,甚至同批、同匹、同匹两头、头尾都不一致。至于焙烘温度和时间,要根据选用的树脂、催化剂及纤维性能而定,一般为140~160℃,3~5min。温度增高、焙烘时间要缩短。温度降低,时间要延长。以上所讲的干焙烘树脂整理又称干态交联法,如果采用湿态交联,即纤维处于膨化状态下进行交联,就不一定要求温度范围,其工艺流程为:织物浸轧树脂工作液→打卷(包聚乙烯薄膜)→室温堆置18~24h→水洗→烘干。湿态交联由于纤维处于完全膨化状态,纤维微隙增大。树脂

初缩体与纤维交联多发生在无定形区和晶区边缘、形成交联键分布面广、且较均匀,其湿防皱性能好,干防皱性能较干态树脂整理差。湿态交联不适用连续化生产。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