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发展概况
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已经能用骨针缝合兽皮用以御寒,成为最原始的服装。服装的制作由手工到采用机器,其间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史,先后出现了铜针、钢针,服装面料也有了织造的棉布和丝绸,但直至18世纪末,缝纫一直是手工作业。
17世纪中叶,由于蒸汽机的发明,英国的纺织工业开始了产业革命。1733年飞梭织布机的发明,推动了纺织工业机械化发展。纺织从小规模的家庭副业生产逐步转变为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使劳动生产率成倍地增长。这样一来,棉布产量迅速提高,给服装制造业带来了新的矛盾,手工作坊式的服装制作已无法适应纺织业高速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新式服装的需求。这就需要服装生产也来一次革命,用机械来代替笨拙的手工操作。缝纫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1755年英国人查尔斯-F.魏森塔尔(Charles.F.Weisenthal)在改进手工缝纫方面初次获得成功。他首先发明了一台机针穿线孔在针中间的缝纫机,并取得了发明的专利权。
1770年,英国人罗伯特·奥尔索普(Robert.Alsop)发明了专门用来缝制衣服边缘的链式线迹缝纫机。同年,英国人托马斯·逊特(ThomasSaim)友明了手摆链式线迹缝纫机(这台机器现在还陈列在英国伦敦的科学博物馆里)。
1807年,奥地利裁缝约瑟夫·马德斯珀格(JosephMadersperger)第一次发明了直线缝纫机,这种缝纫机首次使用了针尖带孔的机针。
1829年,法国裁缝巴特勒米·蒂莫尼埃(Barthelemyrnummoruer)发明了一台能满意地缝纫链式线迹的缝纫机,于1830年在法国取得专利,并于1831年制造了80台,他雇用了80多个女裁缝为法国军队缝制军服。当时缝纫机的工作速度为每分钟100针,后经两年多的改进,缝纫速度提高到每分钟300针。
1834年,美国纽约工人沃尔特·亨特(WalterHunt)与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