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纺织品抗菌性测试方法及标准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1日

 纺织品抗菌性测试方法及标准
  鉴于当前我国对抗菌纺织品的全面评价还不能适应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的需要,本文对目前世界上使用较多的抗菌测试方法及标准进行了对比,
  1测试菌种的选择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细小、结构简单、肉眼无法直接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等设备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和必需的。但是也有小部分的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6]。因而人们在进行抗菌性能的评价中,菌种的选择必须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表1列出的菌种是在自然界和人体皮肤及粘膜上分布最为广泛的。
  测试的菌种[7]包括细菌和真菌。在细菌中主要用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葡球菌、巨大芽胞杆菌、枯草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在真菌中主要用霉菌(黑曲霉、黄曲霉、变色曲霉、桔青霉、绿色木霉、球毛壳霉、宛氏拟青霉、腊叶芽枝霉)和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癣菌、紫色癣菌、铁锈色小抱子菌、袍子丝菌、白色念珠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无芽胞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致病菌,可作为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巨大芽胞杆菌是芽胞类细菌中常见的致病菌;枯草杆菌易形成芽胞,抵抗力强,可作为芽胞菌的代表。大肠杆菌分布相当广泛,巳作为通常的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表性菌种用于各种试验。黄曲霉、球毛壳霉作为规定的防霉试验用菌种,已列入我国国家标准(GB2423.16-81),其它一些所选择的霉菌,则是侵蚀纺织品或高分子材料的常见霉菌。白色念珠菌是人体皮肤粘膜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对药物具有敏感性,具真菌的特性,菌落酷似细菌而不是细菌又不同于霉菌,因具有酷似细菌的菌落,易于计数观察,常作为真菌的代表。
  因此,为考核抗菌纺织品是否具有广谱抗菌效果,较合理的选择是按一定的比例,将有代表性的菌种配成混合菌种用于检测。目前大部分抗菌产品的抗菌性能,往往仅选择金

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分别作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代表。但实际上仅用这二种菌来代表织物的抗菌性能是远远不够的。
  另外,由于大部分真菌无法计数菌落数,因此,纺织品抗真菌性能的评价主要通过观察试样接触真菌后,在一定的温湿度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以后真菌在试样上的生长情况来评定的,而对真菌生长程度的评定,刚采用英国标准BS6085-81来进行等级评定[8]。
  2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分类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分为定量测试方法和定性测试方法,以定量测试方法最为重要。
  2·1定量测试方法
  目前纺织品抗菌性能定量测试方法及标准包括美国AATCCTestMethodlO0(菌数测定法)TZ/TO2021-9、奎因(Quinn)实验法等。
  定量测试方法包括织物的消毒、接种测试菌、菌培养、对残留的菌落计数等。它适用于非溶出性抗菌整理织物,不适用于溶出性抗菌整理织物,该法的优点是定量、准确、客观,缺点是时间长、费用高。图1是菌数测定法测试结果的例子[9]。
  2·2定性测试方法
  定性测试方法主要有美国AATCCTestMethod9O(HaloTest,晕圈法,也叫琼脂平皿法)、AATCCTestMethod124(平行划线法)和JISZ2911-1981(抗微生物性实验法)等。
  定性测试方法包括在织物上接种测试菌和用肉眼观察织物上微生物生长情况。它是基于离开纤维进入培养皿的抗菌剂活性,一般适于溶出性抗菌整理,但不适用于耐洗涤的抗菌整理。优点是费用低,速度快,缺点是不能定量测定抗菌活性,结果不准确。图2是晕圈法测试结果的例子[9]。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