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重机LK-1850套结机的调整及常见故障处理

来源:中国纺织服装机械网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6日

 操作程序
  按下电源开关,这时皮带轮开始空转,首先检查皮带轮的转向是否正确;从外向里看,皮带轮应逆时针转动。将缝料放在压脚和针板中间,用脚踩下启动踏板(不要用力过猛),压脚落下,看缝料的位置放得是否准确;如果有偏差,脚抬起,压脚再次升起,调整缝料位置。再用脚踩下启动踏板,压脚再次落下。压脚压住缝料后,如果缝料位置准确,这时用力踩下启动踏板,机器开始转动(缝钉开始),脚离开启动踏板。机器工作时,操作者只须用手扶住缝料。机器的规定动作完成之后(套完结后),压脚便自动抬起,上下线被切线刀切断,将缝料取出。
  套结长度的调整
  将盖板向箭头方向压下打开,用附件花扳手将横向移动螺母旋松,向操作者方向移动横向移动调节杆,则套结的长度变长;向里移动的话,套结长度变短。调整完毕,拧紧横向移动螺母,关上盖板。
  套结宽度的调整
  将盖板向箭头方向压下打开,用作为附件的花扳手将纵向移动螺母旋松,向左移动横向移动调节杆,则套结的宽度变大;向右移动的话,套结宽度变小。调整完毕,拧紧纵向移动螺母,关上盖板。
  面线张力调节
  将夹线器螺钉向右旋,切线后,在机针尖上留下的线就变短了;反之,如果向左旋,就会变长。在不会出现跳针的限度内,尽量留短。如果将第二夹线器螺钉向右旋,上线张力就变强;向左旋的话就变弱。
  底线张力的调节
  将夹线器调节螺钉向右旋,下线张力增加;向左旋,下线张力减小。
  送布时间的调整
  抬起机器头部。机针的尖端降至高于针板平面7—10mm处,送布停止,旋松六角螺母和内六角螺栓,通过旋转送布凸轮来调节送布时间。向右旋转送布停止时间变迟;向左旋转送布停止时间变早。调整完成后,拧紧内六角螺栓和六角螺母。
  注意:当机针的尖端降至针板以上7mm左右时,如果送布停止了,说明线状况良好。若使用化纤线,开始缝制时如出现跳针,将机针尖端降至针板以上10mm左右时,使送布停止,则可以起到防止跳针的

效果。
  因为送布凸轮旋转的话,分级控制凸轮同时也会运动。在套结最后一针时,分级控制凸轮滚柱从低速旋转进入分级控制的时间是止动块刚好落在分级控制凸轮第一个卡槽处,这要通过旋松固定螺钉,旋转分级控制凸轮进行调节。
  机针和摆梭的位置关系
  用手转动皮带轮,使针杆降到最低点。卸下机头前盖上的胶皮帽,握住针杆,旋松针杆的固定螺钉。使针杆的上刻线与针杆下套的下端对齐,握住针杆,拧紧针杆固定螺钉(决定摆梭的位置)。转动皮带轮,使针杆的下刻线和针杆下套的下端对齐。在这种情况下,旋松固定摆梭托的固定螺钉,把挡圈定位钩向前拉出的同时左右分开,卸下摆梭挡圈。旋松梭床的固定螺钉,把梭床调节轴左右转动,使机针和摆梭的梭尖的间隙达到0.05—0.1mm。调好后,拧紧梭床固定螺钉。调整完后,装上摆梭挡圈,使挡圈定位钩复位。
  松线时间的调整
  卸下固定机头上盖的5个螺钉,拆下上盖。用L型内六角扳手旋松调节曲柄,使上线张力调节杆的端部与上线控制板的端面的距离为4mm。调整完成拧紧螺钉。
  切线刀的调整
  取下启动杆的拉簧,使其启动。注意:停止的时候,压脚处于下落状态。为使针眼导套的针眼同动刀的孔对准,旋松调节螺钉,将动刀向箭头所指方向移动调节。针眼导套同固定刀的间隙为0.5mm。通过旋松固定螺钉,移动固定刀进行调节。
  保险块的调节
  在停车压脚升起的状态时,保险块与压脚控制杆的横向间隙应为0.2—0.5mm;压脚落下时(机器高速运转时),保险块与压脚控制杆的纵向间隙应为1.5—2.5mm。调整时,旋松保险块的两个固定螺钉3进行调节。
故障产生原因处理方法
缝制开始线脱落(勾不上线)1.缝制开始时出现跳针
2.切线后的上线线头留得太短
3.底线线头过短
4.送布时间不良1.把针与梭尖的间隙调为0.05—0.1mm2.调整第二夹线器开闭时间间隔,检查夹线器弹簧是否过紧,将第一夹线器调松些3.将底线的紧度调松,加大
针眼导线钩与固定刀间的间隔4.调节送布时间
断线(化纤线的劈线)1.梭尖、摆梭托有损伤不光滑
2.针孔导线钩有损伤不光滑
3.压脚碰针
4.梭床导轨内有线头
5.上线过紧
6.摆梭与梭托间的间隙过小
7.使用化纤线发生热熔1.取下后用油石进行研磨抛光
2.用油石进行研磨抛光或更换
3.调整压脚位置
4.清除梭床导轨中的线头及杂物
5.调松上线夹线器
6.调整摆梭与梭托间的间隙
7.使用硅油和专用过线钩及选用化纤类针
断针1.针变弯曲了
2.压脚碰针
3.送布牙坏了
4.使用机针过细
5.由于机针和梭托发生碰撞针弯曲
6.送布时间不良1.换针
2.调整压脚位置
3.更换送布牙
4.更换与缝料相匹配的机针
5.调整机针与梭尖的相对位置
6.调节送布时间
线切不断1.固定刀不锋利
2.针孔导线钩与固定刀的距离差过小
3.动刀的位置不好
4.最后一针出现跳针1.更换固定刀
2.增大固定刀的弯曲度
3.调整动刀位置
4.对机针与摆梭的时间作同步调整
跳针(跳线)1.机针与摆梭尖配合不好(机针偏高)
2.梭尖太钝
3.机针弯曲
4.送布时间不正常
5.梭架托与摆梭过线间隙过小
6.摆梭回转角过小1.调整机针与摆梭的位置
2.更换摆梭
3.更换机针
4.调整送布时间
5.调整梭托位置,微调梭架托的弯曲度
6.按标准进行调整
浮线1.面线、底线过松
2.夹线器浮杆的机构不动作
3.切线后的面线长度过长1.调整面线、底线夹线器夹力
2.确认缝制过程中第二夹线器托盘处于浮起状态
3.调整第一夹线器的夹力
切线时出现断线动刀的位置不合适调整动刀的位置
制动失效停车不准1.止动块松动位移
2.皮带松紧不合适
3.复位拉簧过松
4.保险块与压脚控制杆间隙不合适1.重新按标准调整并紧固
2.手按皮带一侧的中央部分,调整其弯曲深度约为10cm
3.重新调整
4.重新按标准调整


1  2  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