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活性印花抗菌防臭保健布技术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2日

50s±5s之间,冲洗碱浓度最好控制在40-50

g/l之间,去碱箱温度要保证在90℃以上,务必充分水洗,确保落布PH值为7-8之间。

2.4.5拉幅

织物在前处理加工过程中受到的牵引张力会使织物形成纬缩、纬弧和门幅不一等问题,这会给后道工序加工造成较大影响,故需在印花前应加强整理及调整门幅的一致性,以避免印花疵病的发生。整纬设备最好要选用全自动光电整纬装置,以确保发现问题随时纠正。为避免出现门幅不一,应严格控制好车速,预烘及烘箱温度的一致性。同时为了防止织物破边,严禁干拉,织物在上铗儿前含潮率最好控制在20-30%之间,以确保热风拉幅后的织物门幅达到印制要求,织物下机要干燥。

2.4.6印花

工艺处方:(单位:克)

操作要点:

配制色浆务必要使用50ppm以下软水,先用少量冷水与染料调成浆状后,加入预先溶解好的尿素和防染盐混合液,再加入适量热水,使染料充分溶解然后将之溶解好的染料溶液过滤至原糊中搅匀,色浆在上车前加入预先用冷水溶解好的小苏打或纯碱液,但要保证在加入前浆液温度控制在40℃以下为宜,最后合成至总量过滤,检验色光无误后备用。

2.4.7蒸化

活性染料印花后织物应充分烘干,尽量做到随印随蒸,以防造成色差疵病。一般采用汽蒸法进行固色,但应严格控制好箱内温度和湿度要确保分布均匀,工艺条件一般控制在102-105℃*5-8min为宜。

2.4.8平幅皂洗

活性染料固色后的洗涤也较为重要。一般活性染料的固色率在70-80%左右,未固色的染料在洗涤过程中易溶于洗液中,当洗液中染料达到一定浓度后,会被织物吸附而造成沾污,尤其是白底布产品更应注意,最好在皂洗溶液中添加经小样试验后确定的适量防沾色处理剂,以防沾色,并经几格冷热水充分洗涤后,去除未反应的染料,皂洗液的PH值要略偏些碱性较好,一般在8-9为宜,最后保证落布要干燥。

2.4.9浸轧预烘

整理液处方:(单位:g/l)

分子级水溶性甲壳素20

德美柔DMC—409 30

 

软化水X

操作要点:

1.首先要把机车各轧辊、导辊和配液槽等部位,彻底清洗干净。

2.配液槽内先放适量软水再加入德美柔DMC—409,边搅拌边加入水溶性甲壳素及软水至总量,搅拌均匀升温至工作液温度后备用。

3.工艺条件:

车速25-30m/min;工作液温度50±5℃;轧余率尽量大些,应控制在90-110%之间;浸轧方式为二浸二轧。

[pagebreak] 

为了确保产品的抗菌防臭效果及有更好的有效性和持久性,本工序生产较为关键,首先要保证药剂的用量,浸轧前要确保布面平整,避免皱折,要确保织物左、中、右轧余率的一致性,预烘时要控制好滚筒温度由低到高,但烘后织物不可过干,保证含潮率控制在20-30%之间。因单独使用药剂整理后的功能性产品均有手感较硬的弊端,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柔软整理,我们采用德美柔DMC—409柔软剂与其复配使用后,效果校为理想。

2.4.10定型

工艺条件:车速30-35m/min;焙烘温度150-160℃;超喂15-25%。

为了确保定型效果,织物在焙烘时应尽量采用宽谱定向远红外辐射器,以确保布面效果的均匀一致性,焙烘温度切勿超过170℃,否则会使某些产品轻微黄变。进布时应尽量松弛,落布门幅应比成品门幅略宽2-3cm,以保证轧光后成品尺寸符合要求。

2.4.11轧光

为了进一步提高织物手感和增进织物光泽,使处理后的产品手感更加滑爽、柔软和舒适,需对产品进行轧光处理但要注意轧光前织物含潮率应控制在10%之内,根据不同客户要求来调整轧光车速,轧辊温度及压力,冷辊可赋予织物柔软滑爽的效果,但光泽差些,轧辊随温度的升高,织物的光泽也随之提高,但手感也随之变硬,工艺条件的控制应随客户的需求来适当调整,从而满足其要求。

3.指标测试

3.1测试方法:

美国纺织染色化学为协会抗菌试验标准。

3.2试验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NO.6538(革兰氏阳性菌)

3.3试验结果

经抗菌整理的全棉印花布由VA&G全球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测试。

3.3.1 AATCC147试验结果

a.剪裁长方形25*60 mm之测试样品,植菌后经37℃培养24小时。

b.抑制区计算方式如下:

W=(T—D)/2

W——抑制区的宽度(mm)

T——测试样品及抑制区总宽度(mm)

D——测试样品之宽度(mm)

c.测试结果:

3.3.2 AATCC 100试验结果

a.剪裁48mm直径之测试样品,植菌后经37℃培养24小时。

b.抑菌率计算方式如下:

抑菌率=100(B—A)/B%

A——抗菌布经24小时培养后之生菌数

B——空白布“0小时”之生菌数

c.以Cotton未加工布为对照组

经综合评估,织物经水溶性甲壳素整理后,采用AATCC Test Method 147—1998平行划线实验法测试抑制区间为1mm,布面无菌落滋生,有抑菌效果,而采用AATCC

Test Method 100—1998菌数测定法测试,抑菌率达到了96%。

4.结论

1、应加强半制品的前处理,做到退浆净、煮练透、漂白匀、丝光佳、毛效好。

2、织物在浸轧整理剂前应做到水洗充分、布面干燥且均匀一致,以确保整理效果。

3、采用“奇丁”分子级水溶性甲壳素对全棉织物进行抗菌防臭整理得到良好的整理效果,抑菌率达到了96%。

4、整理液务必使用50ppm以下软水配制,避免因水质过硬,造成效果不佳。浸轧液适宜的PH值为4.5-5.5之间,本药剂不可与阴离子界面活性并用,应严格控制好药剂用量及工艺条件。

5、经整理后的产品手感滑爽、柔软具有广泛的使用性,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该产品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良好的市场前景。

 

<<上一页[1][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