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漂白方法的品种适应性及优缺点
1.1、次氯酸盐漂白:
1.1.1、主要包括NaClO和Ca(ClO)2(漂白粉),但用漂白粉,织物易产生钙斑疵品,一般都用NaClO。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设备简单特点,但工艺控制应严格。
1.1.2、工艺程序:水洗——浸轧漂液——堆置——水洗——酸洗——堆置——水洗——(脱氯——水洗)
1.1.3注意事项
1.1.3.1、漂白织物丝光后复漂,漂液浓度应较初漂时降低有效氯30-40%。
1.1.3.2、常压轧碱汽蒸及低压煮布锅煮练的织物漂白时,漂液浓度应根据煮练效果适当增加。
1.1.3.3、一般织物漂白酸洗后,可不再用大苏打脱氯。粘维、棉维混纺布由于维纶吸氯后不易洗去,因此漂白后,宜用大苏打脱氯,以防织物带氯烘干造成泛黄现象。但如酸洗后未洗净,就用大苏打脱氯,则大苏打在酸作用下,析出硫磺,使布带淡黄色,难以洗净,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必须充分洗净,或改用亚硫酸钠。
1.1.3.3、次氯酸盐漂白时,漂液PH值如控制不当,结纤维不比纤维损伤较大,以PH为7时最严重,通常情况下,漂液本身PH为11左右,一般漂白时的PH值可以达到工艺要求。如煮练后漂白前经过酸洗的织物漂白时,必须把酸洗净,必要时可加烧碱或纯碱调节次氯酸盐供应液的碱度,以免脆损织物。
1.1.3.4、漂液温度的高低对漂白作用有较大影响,温度低,漂白作用缓慢;温度升高,作用加快,超过35度时,作用剧烈,纤维素纤维聚合度显著下降,故夏季宜采用降温或降低漂液有效氯浓度,并控制漂前织物的温度,冬季宜在漂液中用耐腐蚀不锈钢管通蒸汽入漂槽中加温或增加漂液有效氯浓度。
1.1.3.5、轧漂堆置后,要充分水洗后再酸洗,以免有较多的氯气逸出,影响织物强力与车间劳动保护。
1.1.3.6、漂、酸堆置过程中,织物应避免阳光照射和防止风干,如遇机械故障停车,应用水冲洗,不要使织物长时间浸于漂、酸液及悬挂空中,以致过漂脆损。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