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丝针织物上主要存在两类杂质,一类为天然杂质,主要是丝胶,约占25%左右,此外还有少量主要存在于丝胶中的脂蜡、色素和无机物。另一类为附加杂质,主要是织造过程中为使丝胶软化而施加的主要由矿物油、植物油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油剂(泡丝剂)以及为了识别捻丝方向施加的着色染料(例如酸陸染料)和生产过程中沾染的油污等。
这些杂质的存在不仅影响真丝针织物手感、外观、光泽和吸湿性能。还会妨碍染整加工的顺利进行,影响染料的上染率和染色的匀染性、色泽鲜艳度、染色牢度。真丝针织物前处理的目的是去除丝素以外的所有杂质,使真丝针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水性,柔软的手感,洁白的外观和悦目的光泽,并为后续的染色和印花提供合格的半制品或直接得到练白产品。真丝针织物的前处理主要包括精练和漂白。
桑蚕丝中的杂质主要是丝胶,脂蜡、色素等存在于丝胶中,泡丝剂在丝胶外面,将丝胶去除,其他杂质可随之一起去除,因此真丝针织物的精练就是脱除丝胶的过程,所以习惯上将精练称为脱胶。脱胶后的真丝针织物已经有比较洁白的外观,一般不需要漂白。对白度要求较高的真丝针织物,可进行漂白或增白处理。柞蚕丝的色素含量较高,而且色素不但存在于丝胶中,还存在于丝素中,脱胶不能将色素完全去除。所以,柞蚕丝针织物脱胶后必须进行漂白,才能获得良好的白度。柞蚕丝针织物一般先用过氧化氢漂白,水洗后再进行还原漂白。一般的真丝针织物主要指桑蚕丝针织物。
一、真丝针织物的精炼
(一)真丝针织物精练的原理
丝胶与丝素都是蛋白质,但它们的氨基酸组成和超分子结构存在很大差异。丝胶属于球蛋白,氨基酸组成中羟基氨基酸(丝氨酸、精氨酸)、二羧基氨基酸和二氨基氨基酸等较多。这些氨基酸侧基大,含有较多的亲水基,亲水性强,这使得丝胶大分子的取向度低(几乎无取向),分子排列紊乱松散,结晶度低,分子间作用力小。丝素蛋白质大分子是β-伸直链结构,氨基酸组成以乙氨酸、丙氨酸为主,侧基小,结构简单,大分子链
(二)影响真丝针织物精练的因素
影响真丝针织物精练的主要因素有pH值、脱胶温度、水质、浴比等。
1.pH值pH值低,精练时间长,易造成坯绸疲软,手感不滑爽,擦伤也多。适当提高pH值,有利于避免上述弊病,一般pH值宜控制在9.5—10.5,练后pH值为9—9.5。pH值过高,脱胶作用强烈,会损伤丝素。采用含有丝素保护剂的快速精练剂如Milbr8nSE,pH值可提高到10.5—11。
2.温度丝胶溶解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精练温度宜控制在92—98℃,低于90℃,脱胶速度慢,脱胶不均匀,高于98℃,练液沸腾。织物翻滚摩擦,引起织物擦伤(灰伤),也易发生过练。
3.浴比浴比大,练液pH值稳定,脱胶速度较快,
工艺流程:
精练一80V热水洗(10min)一’60℃热水洗(10min)一+冷水洗(10min)
精练处方举例(g/L):SSA一20l精练剂5.0—7.0,35%泡花碱0.5—1.0,纯碱2.2,保险粉o.3一O.5。
工艺:浴比1:40,温度92--96℃,pH值9.5—10,时间40min。
3.生物酶脱胶法酶是一类由生物体产生,并可脱离生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具有特殊催化作用的蛋白质,也称为生物催化剂。酶的催化特性表现为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和作用条件温和。丝胶为蛋白质,某些蛋白水解酶可使丝胶催化分解为可溶性氨基酸,而对丝素分解作用很慢,因此蛋白酶可用于真丝针织物的脱胶。蛋白酶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类。因为碱性蛋白酶,如常用的2709蛋白酶最适pH值为9—11,正好处于有利于丝胶溶解的pH值范围,脱胶均匀且脱胶率也较高,所以应最为广泛。酶的催化作用是在常温常压、pH值差异不大的缓冲条件下进行的。由于酶本身是蛋白质,较高的温度、剧烈的酸碱性条件以及某些抑制剂(如Fe2、、Ag、等重金属离子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的存在会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