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7日

双子表面活性剂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较多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因其特殊的结构而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它是由两个双亲分子的离子头基经联结基团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

对这种表面活性剂进行研究始于1971年Bunton等,他们对烷基-α,ω-双二烷基双甲基烷基溴化胺[CmH2+1+(CH3)2Br-]2(CH2)5(记为m--,2Br-)的表面性质和临界胶束浓度(cmc)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对联结基团分别为亲水、疏水、柔性和刚性的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这些表面活性剂被称为双季铵盐双子双表面活性剂二聚表面活性剂,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直到1991年Menger等合成了刚性基团联结离子头基的双烷烃链表面活性剂,他给这种类型的两亲分子起名:Gemini(天文学上称双子星座”)表面活性剂。同年Rosen小组采纳了Gemini的命名,并系统合成和研究了氧乙烯或氧丙烯柔性基团联结的双子表面活性剂。Zana小组也以亚甲基链作为联结基团研究了一系列双烷基铵盐表面活性剂。

早期研究的双子表面活性剂比较简单,一般是联结基团连接两个头基和烷基链都相同的结构,1994,.Huo等对联结基团连接的离子头基和烷基链不同的双子表面活性剂进行的研究,并考察了它们的应用价值。最近ReilkoOda等又对联结基团连接碳氟疏水链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展开了研究。对双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界面性质、聚集数、增溶性质等方面的报道已相继出现,而对其他的一些性质研究和报道的较少,:(1)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微观形态。(2)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殊空间三维结构及其应用。(3)用于色谱分析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4)和普通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一些特殊的相变化行为。

1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微观形态

宏观性质的不同往往是由微观因素决定的,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殊性质也是由其特殊的结构因素造成的,所以有必要对它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

表面

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各种形状的有序聚集体:胶束、液晶和双层膜等,这在生物学模拟、复杂相行为模拟体系等方面有重要用途,在这些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基通常是任意地排列在聚集体的表面。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所以其聚集体的形态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他们的研究和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冷冻刻蚀电镜(cryo-TEM)是目前研究粒子微观结构的最有效、最普遍的方法。Zana等对[CmH2+1+(CH)3)2Br-]2(CH2)(以m--,2Br-)结构的双子表面活性剂研究表明,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烷基链长度()对其结构的影响和相应的普通表面活性剂相似。联结基团长度s=48,两极性头基间的距离为06nm~11nm,这和普通表面活性剂形成的球形胶束的极性头基间的平均距离相近,所以联结基团长度在这个范围内的双子表面活性剂没有特殊的行为,实际上,胶束聚集数N的研究也证实这时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球形胶束。而联结基团的影响要复杂得多,至少对联结基团较短(=12时s≤2;=16时s≤4)的m--,2Br-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短的联结基团减弱了离子头基间的强的作用力,所以总生成比对应的普通表面活性剂更低曲率的分子聚集体。20mol·-112-2-12,2Br-溶液在cryo-TEM得到的显微图片中可见缠绕的线状(threadilike)和蠕虫状(wormlike)胶束的存在与整个微相区。随着联结基团长度()的增大,胶束的形状也发生变化,12-4-12,2Br-;1-8-12,2Br-;12-12-12,2Br-溶液只存在紧密排列的球状胶束:12-16-12,2Br-12-20-12,2Br-则形成双层结构的囊泡。而相应的普通表面活性剂DTAB在较高浓度时仍是球状胶束。所以12--12,2Br-体系随着联结基团长度的增大,其聚集体形状的变化顺序为:缠绕胶束球状胶束囊泡

。对于16--16,2Br-体系随着联结基团长度的增大,其聚集体的形状变化顺序是:囊泡和缠绕胶束缠绕胶束球状胶束,而相应的普通表面活性剂C16TAB在低浓度时形成球状胶束,很高浓度时形成缠绕的胶束。分子动力学模拟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也说明m--,2Br-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聚集体随着联结基团的增大,形状由缠绕胶束变为球状胶束。

2特殊的分子空间结构及其应用

双子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可形成一些特殊结构的聚集体,因而可作为模板合成具有特殊结构需要的材料。低温时由无机簇和有机分子组成的液晶状(liquidcrystal-like)中间体可进行相变的可逆控制,双子表面活性剂是由联结基团连接的具有两个疏水尾巴”(烷基链)的特殊结构,所以可有选择的控制与可双变的疏水尾巴构型有关的有机组装。QishengHuo等用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了具有三维六方对称结构的中间相(SBA-2),这种规则的超笼状结构具有很大的内表面,并且可以进行尺寸大小的控制。普通表面活性剂的离子头基的位置和距离主要是由其间的静电作用和无序烷基链的排列需要决定的。用联结基团连接两个离子头基,能调节联结基团的长短,控制头基间的距离,从而影响离子头基的有效面积a0。低聚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可空间控制分离的电荷中心,可以作为聚合表面活性剂的螯合中心,或控制表面活性剂间的空间取向。通过调节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电荷分布和烷基链,可灵活控制其构型,所以说这种化合物是最佳的合成模板。

[pagebreak]

通过改变联结基团和烷基链的长度以及他们的性质可以控制合成具有中孔结构的材料,--[CnH2+1(CH3)2+(CH2)5+(CH3)2CmH2+1],2Br-(表示为n--,,这儿m=1)溶液的中间体作为模板,可合成一种三维(3)的六角笼状结构。例如立方(Pm3)硅结构<

SBA-1)可以由烷基三乙二胺类的极性头基较大的表面活性剂,在酸性溶液中制得,可得到直径为nm的连续孔结构。SBA-2是一种规则的中孔硅材料,由原来的一般易溶液晶体系得不到这种结构的材料,QishengHuo等用二价的双子表面活性剂n--1(--,=112-3-1,16-3-1,16-6-1,18-3-1)作为模板合成出了这种结构,cryo-TEM图片可以看出它在不同的方向上均生成这种规则排列的小孔,实验表明,它具有球状的表面活性剂-硅紧密排列的六角状(63/mmc)的空间对称结构,煅烧后这种中孔网状结构仍保留,孔的稳定性较好。双子表面活性剂n--1有大的极性头基和电荷密度,倾向于形成球状的胶束聚集体,例如在室温下13-3-1/水体系会形成六角状和层状相。双子表面活性剂n--1/水两组分体系溶液会形成Pm3n相结构从而可以用作模板制备P63/mmc结构的中孔硅结构。QishengHuo等已经用具有不同长度烷基链的n--1结构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制得了具有不同单孔和笼尺寸的SBA-2结构的材料。和单链普通表面活性剂一样,有机助溶剂的加入,能控制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体系中间相结构,从而可控制合成中孔硅体材料。加入非极性助溶剂,会渗透进入胶束的疏水核心使胶束溶胀,曲率变小,例如16-3-1在加入TMB/四乙基原硅酸盐(TEOS)比为1.1,其SBA-2和没有TMB时的胶束大小和形状均不一样。合适的极性助溶剂会进入胶束的疏水-亲水区(首先是一些碳原子),从而这部分的体积增大,促使其形成更低曲率的表面活性剂分子聚[集体例如从球状变为枝状(rod)],16-3-1水溶液体系中,不加助溶剂,和加入正戊醇,分别可以制得SBA-1(cubic)和SBA-3(hexagonal)型的结构。

通常双子表面活性剂m--m可以看作双链二价的表面活性剂,两个极性头基由联结基团(CSH

2+1)通过化学键连接而被限制在胶束的表面,两个疏水链位于两端,相应的a0为胶束表面离子头基的面积,1为表面活性剂烷基链尾巴的长度会随着s值的改变而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其胶束和以此为模板的中间相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通常这些以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中间相为模板的结构和其中间相的变化是一致的。s值较小的m--m双层相结构可以作模板形成MCM-41的六角状结构,12-12-12在室温下即可形成MCM-41结构(12-12-12溶液在整个浓度变化范围内都没有形成易溶的液晶相);16-12-16在室温100℃可合成MCM-48,16-12-16倾向于形成立方(Ia3),其联结基团长度s=12已经足够长,从而部分进入疏水胶束核心,但因为它和离子头基联在一起,不能完全进入,但这种渗入缩短了有效链的长度,从而使材料的孔径变小。通过调节联结基团的长度,应用双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得到可控的构型。通过两种表面活性剂的混合可以平均其排列常数得到不同的构型。

目前,已经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易溶液晶中间相结构:MCM-41(hexagonal)、MCM-48(cubicIa3)、MCM-50(lamellar)、SBA-1(cubicPm3)和SBA-2。同时也提醒我们,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还可以合成其他笼状和孔道结构的中孔结构固体,这在催化和分子筛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一般情况下,由表面活性剂溶液形成的中间体结构的尺寸都是纳米级的,所以这也是合成纳米材料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目前热门课题之一。

3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离作用

双子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因素,具有一定的分离作用。KangminChen等对1,3-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胺-2-丙醇(Gemini-12);1,3-双十四烷基-,-二甲基溴化胺-2-丙醇(Gemini-14);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和十四烷基溴化胺

(TTAB)4种表面活性剂对17种二氢麦角毒素,酸式-生物碱及其氧化物的分离进行了研究。
数据显示,对于分子较大的生物碱(717),双子表面活性剂的k'值要明显的小于相应的单链的普通表面活性剂。双子表面活性剂因为2-丙醛联结基团上连有两个季铵盐链,刚性较大,产生较大的空间位阻,阻碍生物碱的自由分配,不能进入胶束相,同时也使表面活性剂的烃基部分的疏水性质受到限制,可有效地将生物碱和麦角毒素分离开。

相同条件(pH=3.0,50mmol·-1的磷酸盐缓冲溶液,表面活性剂浓度为20mmol·-1),4种表面活性剂对17种二氢麦角毒素的谱图结果表明,在该浓度下,只有双子表面活性剂Gemini-12可以将17种样品完全分离。而Gemini-14在浓度为40mmol·-1时可以将17种样品完全分离。但在所研究的条件下,单链的普通表面活性剂均不能将样品完全拆分。这说明双子表面活性剂对某些样品的分离效果要明显优于普通的单链表面活性剂,这在生物分析和化学拆分上有很大的用途。不同的胶束体系的k'值可由双子表面活性剂胶束的极性和不同结构来解释,但具体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pagebreak]

4碳氟链结构的双子表面活性剂

通常研究较多的双子表面活性剂是结构最简单的,为联结基团连接两个头基和烷基链均相等的结构。而对于联结基团连接两个头基和烷基链不同的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含碳氟链的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报道则更少。最近ReikoOda等合成并研究了含碳氟链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并且和相应的含碳氢链的双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了比较。通常碳氟链比碳氢链的疏水性更强,所以含有碳氟链的高疏水性的低聚(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更低的cmc值和更高的表面活性。这种含碳氟链的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体相和其聚集体间的交换速度较慢。在聚集体形态上,含碳氟链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并不只是简单的表面疏水

性强,它们能聚集生成不同的结构,其中包括非常稳定的单层和多层囊泡结构,这种结构在单链的普通表面活性剂中未曾发现过。碳氢链和碳氟链杂化(联结基团连接一头为碳氢链结构,一头为碳氟链结构)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同时具有两种结构(碳氢链双子表面活性剂和碳氟链双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多种研究手段均表明C49+(CH3)2-24-49+(CH3)2,2Br-(4-2-4)溶液浓度在高于cmc时不形成胶束,cryo-TEM显示,溶液中大部分为单层球状囊泡,它在室温下就很容易形成直径为15nm~200nm的非常稳定的囊泡,加热至70℃仍能稳定存在。C49+(CH3)2-24-+(CH3)21225(4-2-12)结构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同时具有C4-2-412-2-12的性质,在稍大于cmc的浓度下,溶液是澄清透明的,随着浓度的增大,溶液仍澄清,但黏度明显地增大,cryo-TEM观察该溶液发现,溶液中是单层囊泡和棒状胶束共存,浓度增大,溶液中多分散的单层囊泡和长线状胶束共存,并有悬浮的带状和双层结构。加热后溶液黏度增大,证明其聚集体由双层向线状胶束转变。

4-2-412-2-12两种双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其电导率~浓度曲线有两个转折点,表明溶液中形成两种聚集体,并且两个转折点所对应的浓度值分别和C4-2-412-2-12的cmc值相近,这说明两种表面活性剂聚集体是完全相分离的。宏观的相分离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溶液分离出的上层和下层分别和单独的12-2-12和C4-2-4溶液相似。上层相是澄清透明的,随着浓度的增加黏度变大,加热黏度变小,40mmol·-1该溶液中是缠绕的线状胶束,12-2-12溶液非常相似。而其下层相是不透明的,并且不受温度的影响,40mmol·-1该溶液中含有大量单层囊泡(直径从50nm到500nm)和多层囊泡,这和单独

的C4-2-4溶液一样。12-2-12/4-2-12和C4-2-4/4-2-12体系会产生许多中间形态的结构,从而产生一些特殊的表观性质。当具有不同排列常数的几种表面活性剂溶液混合时,会产生不同的聚集中间体。C4-2-412-2-12和C4-2-12这些具有不同曲率胶束体系的混合,会导致产生曲率更小的聚集体。在几种混合体系中聚集体变形产生加长的,枝状的环形胶束,这不但可以直接由胶束变为双层结构,而且胶束聚集数也会变小。这些结构的变化不能简单的用排列常数来解释,对相关的分子结构和聚取集体的形态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



1  2  3  4  5  6  7  8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