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碱液浓度:只有当碱液浓度达到某一临界值后,才能引起棉纤维剧烈膨化。烧碱浓度在100~250g/L范围内,棉纤维经向收缩率随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多超过250g/L后,收缩率上升较缓和;浓度为300g/I时收缩达最高值。浓度超过300g/L,经向收缩率反有所下降,因此丝光碱液浓度一般控制在240~280g/L,对织物光泽及改进染色性能都有较好的效果。如丝光的目的只为了提高染色时染料上染率,可将丝光碱液浓度控制在150~180g/L,称为半丝光工艺。烧碱中含杂应尽可能少,烧碱中的碳酸钠及食盐含量不能超过一定范围,否则将造成纤维膨化不匀。在回收丝光淡碱液时,应先将淡碱液经过净化处理,除去丝光冲洗时带进的纤毛、浆料、碳酸钠及其它杂质。常加进纯碱及石灰,待澄清过滤后再送入蒸发器蒸浓供重新使用,未经净化处理的淡碱液,蒸成浓碱后由于杂质积累,对丝光效果常有不良影响。
(2)张力:对织物经纬向施加张力,是丝光时必要条件之一,在适当张力下,可以防止织物收缩,而且织物光泽也随张力加大而提高,织物强力也有增加,但吸附性及断裂延伸度却因张力增大而下降。一般纬向施加的张力尽可能使织物达到坯布宽幅,经向张力控制在丝光前后织物无伸长或少伸长为佳。
(3)温度:棉纤维与浓碱作用是放热反应,因此温度提高将降低丝光效果。降低碱液温度可提高织物光泽,但碱液粘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碱不易透入织物内部,以致丝光不透,目前多采用常温丝光,在轧碱槽外壁夹层中通以冷流水,使槽内碱液降温,保持一定温度。
(4)时间:丝光所需时间决定于浓碱液均匀地渗透到织物、纱线、纤维间的时间。在生产时以织物进入头道轧碱槽至第一次冲吸过程,所需时间为35~50s。薄织物可适当缩短,厚重织物应稍延长。在碱液中加入耐碱润湿剂,可以加速碱液渗透,缩短工艺时间。但此类润湿剂价格较高,又影响丝光淡碱回收,应用不多。
(5)去碱:丝光时必须将织物上烧碱量冲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