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Tencel/粘胶织物免烫整理工艺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8日

5 BTCATencel/粘胶织物整理工艺研究因素水平表

水平

A

(BTCA用量g/L

B

(催化剂用量g/L)

C

(焙烘温度℃)

D

(焙烘时间min)

1

60

50

165

1

2

70

60

175

2

3

80

70

185

3

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制定试验方案(6)

6正交试验方秦

实验编号

A

(BTCA用量g/L

B

(催化剂用量g/L)

C

(焙烘温度℃)

D

(焙烘时间min)

1

60

50

165

1

2

60

60

175

2

3

60

70

185

3

4

70

50

175

3

5

70

60

185

1

6

70

70

165

2

7

80

50

185

2

8

80

60

165

3

9

80

70

175

1

:柔软整理均为柔软剂30g/L,MgCl8%,分散剂1%,二浸二轧,80℃烘干3min12O℃焙烘2min.试验结果见表7

7 BTCA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试验序号

折折皱回复角(+)

强力保留率%

白度%

1

224

75

83

2

249

55

81

3

257

69

77

4

256

47

78

5

257

51

81

6

233

57

83

7

264

72

76

8

238

79

80

9

256

59

81

10

169

100

88

[pagebreak]

利用正交表对弹性、强力和白度进行方差分析,可以看出:

(1)对折皱回复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焙烘温度,温度高折皱回复性好,但强力和白度下降。

(2)影响断裂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时间,时间越长强力下降越多。

(3)影响白度的主要因素是整理剂用量。

根据正交分析得出,因素A(BTCA浓度)70g/L较为适宜,因素B(次磷酸钠脓度)60g/L较为适宜,因素C(焙烘温度)175℃较为适宜,因素D2min为最好。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免烫整理主要指标是折皱回复性,但提高织物弹性回复性必须考虑到强力和白度,因此最佳工艺处方为:BATC65g/L,催化剂60g/L,温度175℃,时间2min

3结论

3·1研究获知TenceI/粘胶(65/35)织物经免烫整理可获得较好的弹性,并具有柔软丰满的手感、强力、悬垂性。采用改性2D低甲醛整理剂整理,试验采用整理液组成为Nupwell SDR 5Og/L,焙烘温度160℃,时间3 min时,整理效果最好。

3·2 Tencel/粘胶混纺织物经NaOH溶液前处理后,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有较大提高,NaOH用量大整理效果好,但强力损失也大。前处理时,NaOH浓度为20g/L,加张力室温处理lOmin可获得满意结果。

3.3在整理织物使用氨基硅油柔软剂整理后,性能得以提升,弹性回复角提高,强力损失变大。同时手感变得柔软爽滑,悬垂性提高。

3·4选用无甲醛整理剂BTCA时,适宜的工艺处方为:BTCA65g/L,催化剂60g/L,温度175℃,时间2 min

参考文献

[l]赵涛,宋心远。Tencel纤维染整工艺研究,印染,2001

(5):20-22

[2]宋心远。新合纤染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10

[3]石春燕,周翔。棉织物无甲醛DP整理,印染,199712

[4]刘俊江,彭文光。纤维素纤维的防皱整理,印染,1998(10):30-32

[5]Allen.TC.Non-aqueous Easter Crosslinking of Cotton Cellulose TRJ34(4);331

[6]高鹏等。Lyocell织物烧碱处理的应用研究。印染,2002(1):13-15

摘自《印染》(2003.No4)


 

 

<<上一页[1][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