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验条件
数码相机500万象数;
Canon BJC 255SP汽泡式三色打印机;
AcerScan-320P扫描机用600dpi;
打印纸张:亚光打印纸、新闻纸、萱纸;
织物毛效测试仪。
注:打印机用的打印墨水有三种:①原装单色打印黑墨水;②原装三色打印墨水;③市售散装三色墨水。散装三色墨色用作打印试验,原装三色墨水祗用来打印最终的‘文件稿’,以正确反映试验中出现的各种颜色变异现象,(注:论文集印刷则祗能用黑白稿)
(二)操作方法
用数码相机拍摄底片;底片用打印机打出照片;扫描机将打印出来的照片再扫成‘翻拍’底片;底片的连续多次放大都在计算机word文件中进行(图像拉长(竖向或横向)10倍后剪掉9/10,再拉长10倍,再剪掉9/10…如此反复。一次性放大最高可达2×106倍,如欲进一步放大,就会出现虚像,无法打印)
(三)试验结果:
1、从图3看出数码相机拍摄的底片,和打印机打出来的照片,实际上与真人的脸面颜色都不相同。
图3原底片与翻拍底片色相对比
数码照相底片与打印后的扫描底片比较 | ||||
相片 | 下巴横向放大2×103 | 下巴竖向放大2×106 | ||
数码照相底片×600万象素 | ||||
Image-1 | Image-1-1 | Image-1-2 | ||
数码照相底片用Canon BIC-2555P打印,再用AcerScan扫描机300dpi扫得翻拍底片 | ||||
Image-2 | Image-2-1 | Image-2-2 |
2、原底片与翻拍底片,各取下巴局部,连续多次放大,分别得到Image-1-1、Image-1-2、Image-2-1、Image-2-2等四幅图像(见图3),
3、从图3看出,用散装墨水打出来的Image-2比原底片Image-1红了许多,取下巴局部分别放大103-106倍,则可以看出Image-2-2中也有裼色带但很少,这说明,三元基本色中青色太淡,打出来的照片色相偏红。
4、三元基本色打印,不可能用增加青色喷墨墨滴来修正色相。唯一可行的是提高青色墨水的浓度,而若浓度不能提高时,祗能换用着色力高的青色颜料。实验说明,要求三元基本色的色浓度匹配是一个关键。
5、散装墨水是用染料配制的,青色染料颜色很淡的原因,是受染料溶解度限制,。
6、如若用涂料作喷墨墨水,就可以不受染料溶解度和固色率的限制。并且可以在各种染料中选择着色力较高的染料进行颜料化。
四、关于清晰度
在喷嘴直径很小的情况下,清晰度还决定於墨滴的吸收和渗化特性。它既决定於墨水,也决定於织物。清晰度好:色块边缘整洁,颜色分明,线条流畅;清晰度差则图像漠糊。水性涂料墨水中提高低沸点溶剂含量,可以促进快干,以提高清晰度[10],打印纸或织物阳离子化可以加快染料的固定[10,12,16],但这些措施都对环保不利。我们选用不同毛效的打印纸进行对比,以探索改善织物喷墨打印清晰度的可能性。
目前大多认为,打印墨滴不渗化,可以提高清晰度,如若渗化就会引起漠糊[14]。对于水性墨水来说,纸张亲水性越差,渗润越小,打印清晰度越好。因此,现在的亚光打印纸几乎是不吸水的。
我们用亚光纸、新闻纸和萱纸,按织物毛效测试方法(在水中加微量碳素墨水),测定其毛效,和吸色性。见图4。
图4萱纸的吸水与吸色性
毛细效应(公分/30分钟) | |
亚光纸 | 0.2 |
新闻纸 | 3 |
萱纸 | 11.5 |
萱纸毛细效应测试条(横放): |
萱纸的毛效测试条,上浅下深,可见明显色阶。纸能在墨水上升时将碳素吸附,而亚光纸与新闻纸则无此现象。萱纸的吸水性好,吸色性好,清晰度也好。
亚光纸与萱纸打印效果对比试验
我们将图3中的褐色调图片Image-1-2,用Canon三色打印机分别打印亚光纸和萱纸,然后扫描为翻拍底片(A1-1和B1-1)再放大(×106倍)打印。另外,将Image-1-2图像格式改为‘灰度’,用黑墨水打印-扫描-放大。见图5
图5亚光纸与萱纸的打印清晰度
将Image-1-2分别打印在亚光纸和萱纸上,再扫描(600dpi)、放大 | |||||
Image-1-2彩色打印后扫描 | Image-1-2打印扫描后, 竖向放大×106 | Image-1-2变黑白(灰)打印后扫描 | Image-1-2打印扫描后,竖向再放大×106 | ||
亚光纸 | |||||
A1-1 | A1-2 | A2-1 | A2-2 | ||
萱纸 | |||||
B1-1 | B1-2 | B2-1 | B2-2 |
从图5中看出:
1、1、Image-1-2原本是褐色调较重的图片,由于墨水的原因,打印出来依然红色调很重。
2、2、A1-2与B1-2相比,萱纸上色泽比较丰满。
3、3、灰色图片放大(累计为2×1012)后,用黑色墨水打印得到的(A2-2,B2-2),萱纸上的墨点黑白分明,清晰度比亚光纸好,亚光纸漠糊处的浅灰色,祗能视作黑墨水渗化(墨水中的溶剂成份也能引起渗化)。
上述实验结果,可以断言:无毛效的虽然能抑制液滴(向受体内,和向周边)渗透,但并非没有‘渗化’。毛效好的,如果吸色性好,也可获得较好的清晰度。我们认为:提高毛效,提高吸色性,是提高织物喷墨印花清晰度的有效方法之一。
五、与色泽浓艳度有关的问题
有人提出,商业化打印墨水中染料的浓度仅为10%左右。而墨滴的大小祗有150µµl上下,即使墨滴打满一平方米织物,墨水用量祗有20g/㎡左右,留在织物上的染料实际祗有2g/㎡,与传统筛网印花相比,留在织物上的染料,是喷墨的5倍,两者的浓艳度肯定会有差距。如果,喷墨印花能施加多重墨水,就可以提高印制色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