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涤纶织物壳聚糖抗静电整理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6日

前言

涤纶纤维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应用广泛。但因其吸湿性较差,易产生静电现象。壳聚糖是一种碱性多糖,无毒,可生物降解,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壳聚糖分子中存在大量的氨基和羟基,易于发生化学反应,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整理剂,在印染加工中的应用研究广泛[12]

壳聚糖的抗静电机理:在酸性介质中,壳聚糖分子中的氨基可以吸附氢质子形成—NH3+,将其整理到织物上,会使纤维在水中具有离子导电功能,使摩擦产生的静电荷迅速泄漏,而且还可能产生电中和作用。此外,壳聚糖分子上大量存在羟基和氨基等强极性基团,使壳聚糖分子具有很高的吸湿性,可在纤维表面形成连续的水膜,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和纤维中存在的电解质提供溶解场所,从而间接地提高了表面电导率。即使在低湿度环境下,壳聚糖也能显示其高吸湿性,其吸湿率仅次于甘油,但高于聚乙二醇、山梨醇,而且在水中不会过度溶胀,因而可防止因水引起的耐久性降低[34]

本试验探讨了壳聚糖整理工艺对涤纶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优化了整理工艺。

1试验部分

1.1材料

织物:涤纶织物[东丽酒伊织染(南通)有限公司]

药品:壳聚糖(食品级,分子量约20万,脱乙酰度85%左右,南通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丙二酸(化学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冰醋酸(分析纯,汕头市西陇化工厂)等。

1.2仪器和设备

HH-S型恒温水浴锅(浙江余姚市检测仪表厂)、JA2003电子天平(上海精科天平厂)、YG(L)342D型静电测试仪(山东纺科院测控设备开发中心)、DHG-9076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LFY-207自动织物硬挺度实验仪(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RJ-350Ⅲ轧染机(上海双翼实业公司)等。

1.3实验方法

整理液处方:壳聚糖0.5~2.0%(溶于1%醋酸),交联剂(丙二酸)4~12g/L,催化剂(醋酸钠)4g/L

工艺条件:浴比20:1,烘干温度80℃,焙烘

温度120~180℃,焙烘时间3~6min

工艺流程:涤纶织物浸渍壳聚糖整理液(2min二浸二轧(轧余率为100%预烘(80℃×5min焙烘(120~80℃×3~12min水洗(洗衣粉2g/L60℃×5min,浴比50:1烘干测试性能。

[pagebreak]

1.4测试方法

1.4.1壳聚糖的附着率

将整理前后的织物在105℃下烘干至恒重,放在干燥器中冷却,用分析天平称重,按下式计算壳聚糖的附着率[5]

附着率%

G1G0

×100

G0

式中:G0——壳聚糖整理前织物重量、G1——壳聚糖整理后织物重量(g

1.4.2吸湿性

将试样在烘箱中(105℃)烘至恒重,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放置24小时,用分析天平称重,按下式计算吸湿率:

吸湿率%

W1W0

×100

W0

式中:W0——试样重量(g);W1——吸湿后试样重量(g

1.4.3抗静电效果

在相同湿度和温度条件下,用YG(L)342D型静电测试仪测试织物的静电压半衰期,同一种试样连续测三次,取其平均值。

1.4.4织物手感

LFY-207型自动织物硬挺度实验仪对织物的硬挺度进行测试,同一种试样正反各测一次,取其平均值。

1.4.5织物的抗菌性

选用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将培养皿、移液管、试管洗净,用报纸包好在160℃烘箱中高温灭菌两小时。按标准配方配好培养基,加热溶解,并不断搅拌,然后将其在高温高压灭菌锅中灭菌20min。将培养基冷却到50℃,分装于培养皿,确保培养基覆盖培养皿底部,在无菌环境中移取稀释的细菌于培养基上,确保细菌覆盖培养基。将经过整理的织物剪成直径为1cm的圆形,置于细菌培养基上,将培养皿放置于37℃的培养箱中24h。然后测量抑菌圈直径大小,以衡量抗菌效果。

2实验结果与讨论

2.1壳聚糖用量对涤纶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改变壳聚糖用量,其他条件不变,整理后织物的抗静电性能见表1。交联剂浓度为4g/L,催化剂浓度

4g/L,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3min

1壳聚糖用量对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壳聚糖用量/%

洗前附着率/%

洗后附着率/%

半衰期/s

0.5

1.04

0.40

15.79

1.0

1.58

0.91

7.64

1.5

2.15

1.39

3.87

2.0

2.44

1.70

2.97

未整理样

0

0

180.33

从表1中可以看出,壳聚糖用量越大,抗静电效果越好。因为壳聚糖用量增加,织物上壳聚糖的吸附率增大。但是,壳聚糖用量越大,织物的手感越差。因此,壳聚糖用量也不宜过大。

2.2交联剂用量对涤纶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改变交联剂的用量,其他条件不变,整理后织物的抗静电性能见表2。壳聚糖用量为1%,催化剂浓度为4g/L,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3min

2交联剂用量对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交联剂用量/g·L1

洗前附着率/%

洗后附着率/%

半衰期/s

2

1.49

0.90

7.68

4

1.58

0.91

7.64

6

1.44

0.92

10.92

8

1.45

0.95

13.15

[pagebreak]

未整理样

0

0

180.33

从表2中可以看出,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附着率变化不大,抗静电效果变差。原因是过多的交联剂与壳聚糖氨基发生反应,致使壳聚糖氨基数量减少,在酸性介质中形成的-NH3+数量也相应减少,从而使涤纶纤维的离子导电功能减弱,抗静电性能减弱。

2.3焙烘时间对涤纶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改变焙烘时间,其他条件不变,整理后织物的抗静电性能见表3。壳聚糖用量为1%,交联剂用量4g/L,催化剂浓度为4g/L,焙烘温度160℃

3焙烘时间对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焙烘时间/min

洗前附着率/%

洗后附着率/%

半衰期/s

3

1.58

0.91

7.64

4

1.56

0.91

7.65

5

1.59

0.92

7.62

6

1.58

0.91

7.63

未整理样

0

0

180.33

从表3中可以看出,焙烘时间对整理效果影响不大。而且焙烘时间过长,织物容易泛黄。

2.4焙烘温度对涤纶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改变焙烘温

度,其他条件不变,整理后织物的抗静电性能见表4。壳聚糖用量为1%,交联剂用量4g/L,催化剂浓度为4g/L,焙烘时间3min

4焙烘温度对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焙烘温度/℃

洗前附着率/%

洗后附着率/%

半衰期/s

120

1.04

0.78

8.10

140

1.21

0.83

7.89

160

1.58

0.91

7.64

180

2.13

1.63

6.99

未整理样

0

0

180.33

从表4中可以看出,随着焙烘温度的增加,半衰期逐渐变小,但织物在160℃下焙烘后略有泛黄,180℃明显泛黄,所以焙烘温度不宜太高。

2.5正交试验

通过以上单因素的研究,选取影响抗静电效果较大的三个因素:壳聚糖用量,交联剂用量,焙烘温度进行正交实验,试验结果及分析见表5

5正交实验结果

试样号

A

壳聚糖用量/%

B

交联剂用量/g·L1

C

焙烘温度/℃

半衰期/s

1

1

3

130

16.08

2

1

4

140

19.84

3

1

5

150

11.47

4

1.5

3

140

8.70

5

1.5

4

150

13.89

6

1.5

5

130

12.17

7

2

3

150

6.38

8

2

4

130

8.49

9

2

5

140

10.14

k1

15.80

10.39

12.25

k2

11.59

14.07

12.89

k3

8.34

11.26

10.58

R

7.46

3.68

2.31

从表5可以看出,壳聚糖用量对涤纶抗静电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交联剂用量,最后是焙烘温度。

抗静电性能最好也就是要半衰期时间最短的工艺参数组合是A3B1C3,即壳聚糖用量2.0%,交联剂用量3g/L,焙烘温度150℃

2.6整理对涤纶织物吸湿性、抗菌性能和手感的影响

采用上述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优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后,与未整理的空白样进行吸湿性、抗菌性和硬挺度的比较,测试数据如表6所示。

6吸湿性、抗菌性能和硬挺度的比较

试样

吸湿率/%

抑菌圈直径/mm

硬挺度/cm

大肠杆菌

金色葡萄球菌

空白样

0.65

12

10

3.48

整理样

0.77

15

12

6.41

[pagebreak]

从表6<

数据可以得知,经过壳聚糖整理的涤纶织物具有更好的吸湿性和抑菌性,但手感较硬。

3结论

1)影响涤纶织物抗静电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壳聚糖用量、交联剂用量及焙烘温度。

2)壳聚糖对涤纶织物抗静电整理的最佳工艺是:壳聚糖用量2.0%,交联剂用量3g/L,催化剂用量4g/L,焙烘时间3min,焙烘温度150℃,浴比20:1

3)涤纶织物经壳聚糖整理后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和抗菌性,但手感发硬。

参考文献

[1]杨栋梁.壳聚糖在织物功能整理中的应用(一)[J].印染,2003294:34-36;(5:36-38.

[2]李战雄,靳霏霏,谢晓青.壳聚糖降解及在织物整理中的应用[J].印染助剂,2006234):20-22.

[3]Secong-ilEom.UsingChitosanasanAntistaticFinishforPolyesterFabric[J].AATCCReview2001(3)57-60.

[4]徐旭凡.壳聚糖对涤纶织物处理的探讨[J].纺织学报,2003245):466-468.

[5]陈贵翠,张立峰,魏赛男.提高细旦涤纶仿真丝织物的湿舒适性研究[J].丝绸,2007,(9):26-28.



1  2  3  4  5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