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织造、染整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工业的主要手段是研究采用新型纺纱、织造、印染后整理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纺纱、织造、印染工序连续化、自动化、高效化,使产品品种、质量占有优势,而且劳动生产率成倍甚至十倍的提高,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大大提高产品竞争力。近期重点开发研究以下5项关键技术:
1、现代化棉纺织生产工艺技术研究
①现代化棉纺生产工艺技术
研究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等单机的多电机独立传动和控制系统软硬件的开发和应用;在线检测和控制研究和开发;单机自动化和工序连续化技术;纺部设备、工艺以及质量的集中监控和管理技术。解决国产清梳联、并条机自调匀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细纱机与络筒机连接的关键技术。
②紧密纺新技术
紧密纺新技术目的是提高成纱质量和纺高支纱,紧密纺新技术生产的纱线强力高、表面光洁、毛羽大幅度减少,改善了纱线、织物品质,同时使后道加工能顺利进行。引进紧密纺设备投资昂贵,为此必须开发研制适合国内广大企业的紧密纺细纱机及装置。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③中高支转杯纺纱工艺技术
20-40S中高支转杯纺纱线可用作高档针织和机织用纱,其织物具有布面平整丰满,条干均匀,疵点少等优良特性。生产中高支纱的转杯纺机必须具有良好的全自动化功能,关键是对纺纱箱组合元件、自动接头生头、换管小车等关键部件的研制,在线检测和质量控制系统的研究,适应中高支转杯纺的前后配套工艺研究,根据中高支纱的不同质量要求来设计最佳的前纺配套设备及工艺参数,使纺纱达到最佳效果。
④高智能型宽幅无梭织机新技术
无梭织机是国内织造行业技术改造的主要装备。目前各类无梭织机的高档机型全部由国外进口,国产无梭织机由于产品可靠性不高,市场份额正在减少,市场占有率低于10%。因此,应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品种适应性,降低产品成本,加快高档无梭织机国产化进程。开发研制高智能无梭织机,重点要
④羊毛细化改性工艺技术
毛纺面料的轻薄化受到了羊毛资源的制约,纺高支纱需80支以上的细支羊毛,仅有澳大利亚能供应,产量不多,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同时因细支羊毛价格昂贵,产品的性能/价格比缺乏竞争优势。拉细羊毛采用新型物理改性技术,使纤维在强度未损伤条件下,细度减少20-30%,使开发的产品轻薄细腻、手感滑柔、光泽好,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羊毛拉细技术可提高羊毛的使用价值,大幅度降低高支轻薄产品的
3、麻纺新工艺新技术研究
①麻类纤维脱胶新工艺技术
目前我国麻类纤维均采用化学脱胶或半脱胶技术,污染严重。国内一直在研究生物酶脱胶和麻纤维可控脱胶技术,并已取得小试成果。应用生物脱胶技术可大量的减少污染排放和环保治理费用,提高产品质量。对亚麻、大麻在纤维状态下进行可控脱胶,制成毛型、绢型、棉型等不同长度的麻纤维,可以满足高支混纺产品的要求,同时处理后的麻纤维柔软、蓬松,并具有良好的丝光感,大大地提高了麻类纤维的纺纱支数,可纺性和染色性能均较传统工艺显著提高,该项技术提高了麻类纤维的附加值,同时给产品开发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②麻类织物后整理技术
麻类织物染色上色难、易皱折、刺痒感等缺点阻碍了麻类服装服饰发展。研究麻类织物染色及后整理技术,解决苎麻织物刺痒感,将促进麻类纺织品消费品市场的增长,从而推动麻纺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③带状精干麻及牵切纺生产工艺技术
麻纺生产工艺流程长、效率低,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国内一直在进行高效短流程技术研究。带状精干麻生产技术可以有效缩短工艺流程,改善劳动环境,大大减少麻粒;牵切纺技术可以减少超长、倍长纤维量,提高纤维长度整齐度,从而提高成纱均匀性。该两项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麻纺脱胶和纺纱技术的升级。
4、丝绸新工艺新技术研究
①弹力真丝加工技术和新产品开发
柞/桑弹力真丝和膨体弹力真丝是将普通柞蚕丝和普通桑蚕丝通过特殊的物理加工和分纤膨化处理相结合,加工成具有高弹性、高膨体性和柔软性的全真丝差别化新材料。该加工技术改善了真丝制品易皱、易变形、易纰裂等缺陷,产品风格独特,具有普通真丝制品所没有的弹性、丰满性。该项技术能有效地提高低等级桑蚕生丝和柞蚕丝的附加值,给低等级生丝提供了广泛的消费市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②丝绸产品印染后整理加工技术
丝绸是我国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