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 (序号) | 拒水 | 拒油 | 拒污 |
1 | 100分 | 五级 | 好 |
2 | 100分 | 五级 | 好 |
3 | 100分 | 五级 | 好 |
4 | 100分 | 五级 | 好 |
5 | 100分 | 四级 | 较好 |
2.3耐水洗性测试
采用Oleophobol CO整理剂按最佳工艺条件对织物进行整理后,按标准洗涤方法洗涤5次后,对织物的三防效果进行标准等级评定,其测试结果见表3。
表3水洗五次后性能测试
织物 (序号) | 拒水 | 拒油 | 拒污 |
1 | 100分 | 五级 | 好 |
2 | 100分 | 五级 | 好 |
3 | 90分 | 五级 | 好 |
4 | 100分 | 五级 | 好 |
5 | 90分 | 三级 | 较好 |
经测试未经整理的织物拒水拒油性均为0。从试验结果看,在选择最佳的整理工艺条件整理后,织物可获得良好的拒水拒油性,即使水洗5次后拒水效果纯棉类仍可达到100分,棉涤也可达到100分,拒油效果纯棉类可达到五级,棉涤可达到三级。说明经过最佳工艺整理的织物,拒水、拒油性均有良好的耐水洗性。
2.4强力变化分析
采用最佳工艺条件对织物整理后,沿经向、纬向剪成30cm×5cm的织物,在YG026B型强力拉伸仪上测试织物的强力,其试验结果见表4。
表4整理前后强力测试
织物 | 整理前强力(N) | 整理后强力(N) | |||
经向 | 纬向 | 经向 | 纬向 | ||
1 | 645 | 219 | 600 | 192 | |
2 | 789 | 235 | 758 | 208 | |
3 | 945 | 336 | 870 | 308 | |
4 | 712 | 348 | 662 | 311 | |
5 | 1363 | 332 | 1263 | 302 |
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最佳工艺整理后,织物的经向、纬向强力均有所下降,经向强力下降7%左右,纬向强力下降10%左右,明显纬向强力下降比经向要大,但整理后织物的强力仍能满足使用的要求。织物经过整理剂的作用,产生化学变性,使棉纤维中一些氢键结构遭到破坏,继而又形成新的对水不敏感的交键结构。但是,新形成的共价交键并不能完全抵消纤维素的氢键结构的变化,结果是材料强度下降。同时,较高的焙烘温度对纤维也有损伤,因此织物的强力下降。
采用Oleophobol CO含氟整理剂对织物进行整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纯棉及混纺织物的拒水、拒油性能。因此在工艺因素的探讨中将整理后织物的拒水、拒油性作为评价整理效果的主要指标,并根据试验结果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选用影响显著的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在三防整理中,整理剂的用量对拒水拒油性有显著影响,而且是否经过轧酸处理对于整理效果也是有影响的,从以上的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轧酸后对织物进行整理要优于未轧酸就进行三防整理的整理效果。但是从工艺的简化程度来看不轧酸的要占有优势,其整理效果略次与轧酸的。
从测试效果及各方面因素考虑,我们认为以下工艺较为合理:
处方:Oleophobol CO 40~60g/L
冰醋酸2 mL/L
pH值4~5
工艺流程:织物一浸一轧整理剂(轧余率70%)→预烘(100℃烘干)→焙烘(180℃×40s)
4大车生产及注意问题
4.1织物纯棉弹力直贡32×21+40D/180×84
4.2处方工艺流程用以上优选方案。
4.3质量指标(表5)
表5整理、水洗后各项指标比较
类别 | 整理后 | 水洗后 | ||||
吊牌标准 | 测试结果 | 吊牌标准 | 测试结果 | |||
拒水 | 90分 | 100分 | 80分 | 90分 | ||
拒油 | 5级 | 6级 | 4级 | 5级 |
从上表可以看出整理后的织物各项指标都要高于吊牌要求,且产品手感柔软,干爽无粗糙感,不影响透气性,无毒无公害,无致癌物质,不含氯等物质,不影响色光和色牢度,整理后不必回修,经检测合格,能使用Teflon三防吊牌。
4.4注意事项
(1)加工织物的pH值略呈酸性,不要带碱,去杂要干净,不含残留润湿剂、浆料、柔软剂、洗涤剂、表面活性剂等。
(2)织物染色后的水洗要加强,这样有利于织物的除杂。
(3)定型机的料桶和轧槽要冲洗干净,整理剂中不接触有机硅柔软剂。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