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翔 (上海市印染技术研究所,上海 200020)
1 超声波和生物酶在染整中的应用
1·1 超声波的性能及其作用[1、2]
频率2Ohz-2OkHz的声波属于人类正常听觉范围,称"可闻声波";通常频率在2OkHz以上即称为"超声波";而频率超过5×lO5Hz则称为"特超声波"。
超声波很像电磁波,可被聚焦、反射和折射,但是不同于可通过真空传输的光波等形式的电磁辐射,超声波必须通过弹性介质传播。超声波在传播时,粒子在弹性介质中振动,按传播方向通过介质传递超声波的能量。根据其在介质中的传递方式可以区分为:
(1)纵波,粒子平行于波的传递方向振动;
(2)横波或剪切波(shearing wave),粒子垂直于波的传递方向振动。
在气体和液体内只可传递纵波;而在固体中纵波和横波两者都可传递。分子在液体中的纵向振动造成压缩和膨胀,产生空穴作用,形成小气泡。然后,气泡膨胀,在压缩期间剧烈破裂,产生了所谓冲击波(shock wave)。另外,超声波通过介质传播,其能量被液体吸收而产生热量(诱导热)。超声波应用于纺织品染整湿加工中,超声波能量、液体介质和
所含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了强烈的物理化学反应,使纺织品染整湿加工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人通过试验认为超声波的空穴作用的效应远远大于诱导热[3]。Saligram等人研究表明:在水中的最佳空穴作用产生在45-50℃。Last和Mc and Less表明:产生空穴作用约有效频率是在5-5OkHz范围之内。较高频率产生的气泡大小对传播冲击波方面并不那么有效,而无任何价值;较低的频率由于产生过度的噪声,尽管实际产生了较多空穴,亦并无用处[3]。又有人认为在多相体系中的空穴作用 (如在纺织品染整湿加工中),要比在均相体系中大儿百倍[1]。
产生超声波的设备一般由发生器和换能器(钛酸钡等压电晶体、磁致伸缩等型式)两部分组成。将常用的50Hz(或60Hz)交流电转换成超声波高频,传输给换能器,再转换成机械振动。
1·2 超声波在染整湿加工中的应用
1·2·1 制备浆料、乳剂、分散液等方面[1]
超声波应用于上浆剂、乳化剂、印花增稠剂和染料分散液等的制备,可以提高操作效率、缩短时间、降低温度和减小分散体颗粒大小。
1·2·2 化学退浆方面[1]
应用超声波可以节约化学品及能源。
1·2·3 煮练、漂白方面[1]
应用超声波的作用,对棉双氧水漂白可使速度加快,白度提高;对亚麻纤维煮练和漂白,白度也有提高。
1·2·4 染色方面
关于超声波用于染色方面进行的研究工作较多,今将从文献中初步发现的试验情况列表说明如下:
表l超声波在染色中的作用
纤维 | 染色用染料 | 超声波的作用 | 附注 |
| |||||
扩散系数增加 | 染色速率增加 | 染色时间减少 | 得色率 增加 | 染色温度降低 | 活化能 降低 |
| |||
|
|
|
|
|
|
| |||
棉 及 纤维素 纤维 | 直接 | √ | √ | √ | √ |
|
| 个别试出可减少条花等疵点[1][4][5] |
|
还原 |
| √ | √ | √ |
|
| [l] |
|
|
毛 | 酸性 |
| √ | √ | √ |
|
| [l] |
|
丝 | 碱性,酸性,媒染 |
|
| √ | √ | √ |
| [l][6] |
|
粘胶 | 直接 |
|
|
| √ | √ |
| 可在60℃以下染色[1] |
|
醋酯 | 分散 |
| √ |
| √ |
|
| [l] |
|
三醋酯 | 分散 |
|
| √ |
| √ |
| 可在77℃染色30s[l] |
|
涤纶 | 分散 |
|
|
|
| √ |
| 可在50℃染色[2] |
|
耐纶 | 分散 |
| √ |
|
|
|
| [1] |
|
酸性、活性 |
| √ |
| √ |
| √ | 用耐纶薄膜试验[1][7] |
|
|
腈纶 | 分散 |
|
| √ |
| √ |
| 可在77℃染色30s[1] |
|
注:附注中中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参考文献序号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