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本轮试验的最佳工艺:
干折角(缓弹) (经+纬) | 湿折角(缓弹) (经+纬) | 撕破强力 (损伤率) | 白度 (Ganz) | |
BTCA整理织物 | 144 | 201 | 14.6% | 82.25 |
TMPA/CA整理织物 | 129 | 229 | 21.3% | 81.26 |
原样 | 84 | 141 | 18.4N | 87.33 |
由上数据可以看出,经整理后的织物防皱性能有所提高,白度和强力的变化可以接受。只是免烫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可通过进一步提高整理剂用量来加以试验。
4.2.2试验结果分析
(1)1,2,3,4-四羧酸丁烷(BTCA)+氧化锌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固体超强酸整理
采用1,2,3,4-四羧酸丁烷(BTCA)+氧化锌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固体超强酸整理的织物,进行能测试,影响干折皱恢复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焙烘温度,其次是整理剂的浓度,再是焙烘时间。
随着整理液浓度的提高,织物的干防皱性能有所提高,这是因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整理剂浓度提高,交联程度增加,织物的防皱性能提高。整理液浓度控制在90g/l。
预烘温度控制在90℃,温度过高,易造成大量表面树脂,产生表面交联,不仅防皱性降低,而且手感变差。
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3min,就能获得较好的防皱效果,是因为氧化锌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固体超强酸具有极强的催化作用,因而可以降低交联温度,缩短焙烘时间。若温度过高,反而影响手感和白度。
对湿折皱性能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整理液浓度、焙烘温度,然后是焙烘时间,在预烘温度80~90℃,焙烘温度160℃、3min条件下整理效果较好。
强力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焙烘温度,其次是焙烘时间,控制好工艺条件,整理织物的强力损伤和织物泛黄基本能达到要求。
(2)聚马来酸和柠檬酸(TMPA/CA)+氧化锌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固体超强酸整理
采用聚马来酸和柠檬酸(TMPA/CA)+氧化锌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固体超强酸整理的织物,影响干折皱恢复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整理液浓度,适当提高整理液浓度,有利于提高防皱效果;其次是预烘温度,预烘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易产生表面交联,影响防皱免烫效果;再次是焙烘温度和时间,一般控制160℃~180℃,3~5min。
而对湿折皱性能的影响因素大小顺序为:焙烘温度、整理液浓度、预烘温度、焙烘时间,适当提高整理液浓度,有利于提高防皱效果;预烘温度90℃左右,焙烘温度160℃~180℃,3~5min即可。
与BTCA相比较,TMPA/CA的反应条件要求高些,采取适当延长焙烘时间,有利于酯化反应的充分进行,可以采用160℃,5min,降低焙烘温度对织物强力和白度的影响。
五、结论
1、通过试验证明,在多元羧酸的无甲醛免烫整理工艺中,使用氧化锌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固体超强酸作为催化剂,是可行的,由于其催化活性高,可降低焙烘温度,对织物损伤小,白度影响小,同时具有污染小等优点。但是该类催化剂价格高,加工成本高。
2、采用氧化锌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可以使整理剂BTCA或TMPA/CA在较低温度下完成交联反应,一般条件控制在,预烘温度90℃,焙烘条件在160℃,3~5min。
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氧化锌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制备较麻烦,本次只是做了初步的探讨,并未找到最佳工艺,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本人水平有限,若有错误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徐宏世.高支棉府绸无甲醛防皱整理研究[J].印染助剂,1998,15(5):22-25
[2]商成杰,赵志芳,于伟昭.纯棉织物甲醛免烫整理.印染,2003,NO.1:10-12
[3]陈国强.钠米TiO2催化剂马来酸酐的防皱整理.印染,1999,NO.1:14-17
[4]曹万里.多元羧酸无甲醛防皱整理面临的问题与探讨与对策.印染助剂,201,18117:1-3
[5]胡逊.多元羧酸:一种无甲醛免烫整理剂〔J〕.印染助剂,1998,15(5):1-5
[6]马雅娟.添加聚马来酸改善柠檬酸的免烫整理效果〔J〕.印染助剂,2000,17(1):31-33[7]张济邦.多元羧酸BTCA免烫整理现状和发展趋势〔J〕.印染,1999,25(5):42-48
[8]顾东民,吴春明,工晓东.NC-98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的研究与应用〔J〕.印染,1999,25(11):28-29
[9]陈松,刘庆等.无甲醛免烫整理剂对棉织物整理研究.印染,2000 NO.7
[10]黄玲,吕艳萍,李临生.棉织物抗皱整理剂进展(二).印染,2003 NO.9
[11]蔡苏英,王宏.染整实验
[12]王学杰,许炯.国内无甲醛免烫整理研究现状〔J〕.印染,1998,24(7):51-54
[13]王学杰,许炯,工蝶依.全棉衬衫的BTCA免烫整理〔J〕.印染,1999,25(4):30-31
[14]刘俊红,彭文光.纤维素纤维的防皱整理〔J〕.印染,1998,24(10):30-32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