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多元羧酸无甲醛免烫整理工艺因素探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26日

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本轮试验的最佳工艺:

干折角(缓弹)

(经+纬)

湿折角(缓弹)

(经+纬)

撕破强力

(损伤率)

白度

Ganz

BTCA整理织物

144

201

14.6%

82.25

TMPA/CA整理织物

129

229

21.3%

81.26

原样

84

141

18.4N

87.33

由上数据可以看出,经整理后的织物防皱性能有所提高,白度和强力的变化可以接受。只是免烫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可通过进一步提高整理剂用量来加以试验。

422试验结果分析

11234-四羧酸丁烷(BTCA+氧化锌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固体超强酸整理

采用1234-四羧酸丁烷(BTCA+氧化锌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固体超强酸整理的织物,进行能测试,影响干折皱恢复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焙烘温度,其次是整理剂的浓度,再是焙烘时间。

随着整理液浓度的提高,织物的干防皱性能有所提高,这是因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整理剂浓度提高,交联程度增加,织物的防皱性能提高。整理液浓度控制在90g/l

预烘温度控制在90℃,温度过高,易造成大量表面树脂,产生表面交联,不仅防皱性降低,而且手感变差。

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3min,就能获得较好的防皱效果,是因为氧化锌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固体超强酸具有极强的催化作用,因而可以降低交联温度,缩短焙烘时间。若温度过高,反而影响手感和白度。

对湿折皱性能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整理液浓度、焙烘温度,然后是焙烘时间,在预烘温度8090℃,焙烘温度160℃3min条件下整理效果较好。

强力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焙烘温度,其次是焙烘时间,控制好工艺条件,整理织物的强力损伤和织物泛黄基本能达到要求。

2)聚马来酸和柠檬酸(TMPA/CA+氧化锌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固体超强酸整理

采用聚马来酸和柠檬酸(TMPA/CA+氧化锌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固体超强酸整理的织物,影响干折皱恢复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整理液浓度,适当提高整理液浓度,有利于提高防皱效果;其次是预烘温度,预烘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易产生表面交联,影响防皱免烫效果;再次是焙烘温度和时间,一般控制160℃180℃35min

而对湿折皱性能的影响因素大小顺序为:焙烘温度、整理液浓度、预烘温度、焙烘时间,适当提高整理液浓度,有利于提高防皱效果;预烘温度90℃左右,焙烘温度160℃180℃35min即可。

BTCA相比较,TMPA/CA的反应条件要求高些,采取适当延长焙烘时间,有利于酯化反应的充分进行,可以采用160℃5min,降低焙烘温度对织物强力和白度的影响。

五、结论

1、通过试验证明,在多元羧酸的无甲醛免烫整理工艺中,使用氧化锌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固体超强酸作为催化剂,是可行的,由于其催化活性高,可降低焙烘温度,对织物损伤小,白度影响小,同时具有污染小等优点。但是该类催化剂价格高,加工成本高。

2、采用氧化锌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可以使整理剂BTCATMPA/CA在较低温度下完成交联反应,一般条件控制在,预烘温度90℃,焙烘条件在160℃35min

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氧化锌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制备较麻烦,本次只是做了初步的探讨,并未找到最佳工艺,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本人水平有限,若有错误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徐宏世.高支棉府绸无甲醛防皱整理研究[J].印染助剂,1998155):22-25

[2]商成杰,赵志芳,于伟昭.纯棉织物甲醛免烫整理.印染,2003NO.110-12

[3]陈国强.钠米TiO2催化剂马来酸酐的防皱整理.印染,1999NO.114-17

[4]曹万里.多元羧酸无甲醛防皱整理面临的问题与探讨与对策.印染助剂,201181171-3

[5]胡逊.多元羧酸:一种无甲醛免烫整理剂〔J.印染助剂,1998155):1-5

[6]马雅娟.添加聚马来酸改善柠檬酸的免烫整理效果〔J.印染助剂,2000171):31-33[7]张济邦.多元羧酸BTCA免烫整理现状和发展趋势〔J.印染,1999255):42-48

[8]顾东民,吴春明,工晓东.NC-98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的研究与应用〔J.印染,19992511):28-29

[9]陈松,刘庆等.无甲醛免烫整理剂对棉织物整理研究.印染,2000 NO.7

[10]黄玲,吕艳萍,李临生.棉织物抗皱整理剂进展(二).印染,2003 NO.9

[11]蔡苏英,王宏.染整实验

[12]王学杰,许炯.国内无甲醛免烫整理研究现状〔J.印染,1998247):51-54

[13]王学杰,许炯,工蝶依.全棉衬衫的BTCA免烫整理〔J.印染,1999254):30-31

[14]刘俊红,彭文光.纤维素纤维的防皱整理〔J.印染,19982410):30-32


 

 

<<上一页[1][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